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学生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艾滋病
  • 1篇药酒
  • 1篇灾害
  • 1篇中毒
  • 1篇哨点监测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突发自然灾害
  • 1篇群体性中毒
  • 1篇自然灾害
  • 1篇外用
  • 1篇外用药
  • 1篇外用药酒
  • 1篇乌头
  • 1篇乌头碱
  • 1篇误服
  • 1篇流行病

机构

  • 4篇温州市瓯海区...
  • 2篇温州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陈贤
  • 2篇李万仓
  • 2篇叶晓新
  • 2篇陈镭
  • 2篇陈红丹
  • 2篇杨汝奔
  • 1篇倪建晓
  • 1篇杨桂丽
  • 1篇郑剑勇
  • 1篇叶婷婷
  • 1篇梁奕晓
  • 1篇徐剑
  • 1篇钟凤云

传媒

  • 4篇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瓯海区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瓯海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特征和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情况,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1—2015年瓯海区大学生艾滋病监测哨点的4 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和接受艾滋病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监测的4 000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3.00%(3 720/4 000),9.78%的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9.18岁。男生性行为发生率及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首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46.29%(181/391),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4.83%(58/391)最近一年发生过危险性行为,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艾滋病知晓率低者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更高(均P<0.05)。5年来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及做过HIV检测的比例均较低,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比例较低,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
叶婷婷郑剑勇梁奕晓邵赛乐叶晓新钟凤云杨汝奔陈贤余众乐
关键词:哨点监测大学生艾滋病
瓯海区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瓯海区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和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 91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47份,有效回收率为96.70%。过去一年发生过伤害896例,发生率为48.5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2.89%,高于女生的43.86%(P<0.05)。乘交通工具时系安全带频率、在学校楼道或楼梯追逐打闹频率不同的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从不系安全带和经常追逐打闹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3.75%和57.14%。伤害发生率居前五位的类型为运动创伤、碰撞伤、割刺伤、跌伤和烧烫伤,发生率分别为33.13%、21.49%、16.13%、15.59%和11.42%。安全知识知晓率为63.40%~97.83%。结论瓯海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性别、乘交通工具时系安全带频率和在学校楼道或楼梯追逐打闹是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陈红丹李万仓陈镭陈贤倪建晓杨桂丽
关键词:中学生发生率影响因素
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防灾减灾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瓯海区城市和农村各随机抽取2所中学,以抽中学校的初二和高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中学生基本情况、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和健康教育需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9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7份,回收有效率为96.70%。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总得分为(24.13±3.12)分,其中台风防御素养、地震避险素养、洪灾防范素养、灾后防病素养和急救技能素养得分分别为(7.14±1.13)分、(3.58±0.67)分、(4.30±1.00)分、(3.21±0.84)分和(5.90±1.1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β’=-0.054)、年级(β’=0.198)、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技能(β’=0.114)和根据气象预报做好防灾准备(β’=-0.145)是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的影响因素。认为急需开展突发自然灾害相关知识健康教育1678人,占90.85%。希望了解的突发自然灾害信息中前三位是急救知识与技能、避灾知识和灾后防病知识,需求率分别为88.47%、73.47%和63.29%。希望获取防灾信息的方式前三位是应急演练、智能手机App和互联网,需求率分别为58.58%、52.73%和51.16%。结论瓯海区中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相关知识技能掌握较好,防灾素养水平与地区、年级、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技能和根据气象预报做好防灾准备有关。
陈红丹陈镭陈贤夏微李万仓高洁
关键词:中学生自然灾害影响因素健康教育
一起误服外用药酒致乌头碱群体性中毒事件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一起误服外用药酒(草乌酒)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统一的《食物中毒事件个案调查登记表》对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对中毒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于中毒现场采集残留食品10份,剩余未饮用的药酒1份及水样1份送实验室检测。结果误服外用药酒的11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00%,潜伏期30 min^3 h。临床症状主要为四肢麻木、头晕、心律失常、恶心和呕吐,与乌头碱中毒症状吻合。未饮用的药酒样本中检出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其含量分别为4.67、25.20和52.00 mg/L。残留食物样本和水样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起事件为误服含乌头生物碱外用药酒引起的群体性中毒。
杨汝奔陈贤叶晓新徐剑
关键词:乌头碱外用药酒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