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萌

作品数:15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淤泥
  • 5篇泥沙
  • 4篇污泥
  • 4篇细颗粒泥沙
  • 3篇絮凝
  • 3篇维数
  • 3篇分形
  • 3篇分形维数
  • 2篇资源化
  • 2篇资源化利用
  • 2篇黏性
  • 2篇煤灰
  • 2篇粉煤灰
  • 2篇沉降速度
  • 1篇调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需氧量
  • 1篇絮凝沉降
  • 1篇絮凝剂

机构

  • 15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5篇陈萌
  • 13篇杨国录
  • 8篇柴朝晖
  • 5篇余明辉
  • 4篇刘林双
  • 1篇余亮英
  • 1篇刘广容
  • 1篇王党伟
  • 1篇陆晶
  • 1篇张建涛
  • 1篇朱森林
  • 1篇何姝
  • 1篇王菲
  • 1篇范杨臻
  • 1篇李野

传媒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性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模拟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实验观测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过程存在困难的问题,在考虑泥沙絮团分形特性和曲线轨迹碰撞的前提下,建立了静水絮凝-沉降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絮团体积分布及絮团平均粒径的时空变化和絮团分形维数对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下,大粒径絮团的体积和絮团的平均粒径均随时间遵循先增后减的规律,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絮团体积分布变宽,大粒径絮团所占比重增加,絮团平均粒径的最大值增加且出现时间较早;分形维数越大,竖直方向的泥沙输移作用越强。
柴朝晖杨国录陈萌余明辉
关键词:絮凝沉降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探讨被引量:49
2013年
随着城市污泥产量连年增长,污泥处理问题迫在眉睫。由于用地日益紧张和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处置方法如填埋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因此,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污泥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处置现状,对污泥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就污泥在土地利用、建材利用、能源利用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同时还分析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指出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需要继续提高工艺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
王菲杨国录刘林双陈萌陆晶
关键词:城市污泥污泥资源化环境保护
污泥焚烧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对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的比较,得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的结论。着重论述了污泥单独焚烧和混合燃烧的工艺及技术,指出污泥焚烧过程中的能量以及焚烧产物的资源化出处。
陈萌张建涛杨国录柴朝晖
关键词: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
固化对淤泥结构单元体多重分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更深入地考察淤泥的分形特性以及固化处理对淤泥分形特性的影响,以武汉市官桥湖淤泥为例,在分析淤泥扫描电镜图像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编程研究淤泥单元体的多重分形特性,并探讨水泥和粉煤灰固化对淤泥多重分形特性的影响,考察了多重分形参数与淤泥强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淤泥单元体在一定像素尺度范围内具有多重分形特性,多重分形谱呈不对称的左钩状;多重分形谱能反映单元体的分布特征,固化处理使淤泥单元体结构分布均匀;容量维、信息维、关联维、多重分形谱宽和非对称系数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密切,可用多重分形参数反映强度变化的规律.
陈萌杨国录范杨臻余明辉
关键词: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
粉煤灰和NaOH固化稳定化受污淤泥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淤泥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液的COD及TP指标的测定,从力学特性和环境影响行为两方面研究粉煤灰和氢氧化钠对武汉市官桥湖受污淤泥的固化稳定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提高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氢氧化钠掺量低于0.4%时对强度发展有利,掺量过多反而使强度降低;粉煤灰能有效固定淤泥中的有机物和磷,氢氧化钠在0.2%掺量时对有机物的固定效果最好,氢氧化钠不利于淤泥磷的固定;粉煤灰和氢氧化钠对强度、COD和TP的影响显著,其中粉煤灰对强度和COD的影响比氢氧化钠明显,而氢氧化钠对浸出液TP的影响较粉煤灰显著.
陈萌杨国录余亮英
关键词:淤泥稳定化粉煤灰化学需氧量总磷
图像分析粘性细颗粒泥沙絮体孔隙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以细颗粒含量较高的滇池底泥为例,利用SEM图像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粘性细颗粒泥沙絮体孔隙大小、形状及孔径分布,同时探讨了絮体孔隙大小及孔径分布与絮体沉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粘性细颗粒泥沙絮体孔隙一般属于毛细管孔隙,孔隙投影面的形状近圆形;自然状态下絮体孔隙孔径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加入絮凝剂后,呈对数偏态分布;絮体沉速与絮体孔隙的大小和孔径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柴朝晖杨国录陈萌李野何姝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
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0年
通过分析影响污泥机械脱水的因素,指出污泥机械脱水的难点是部分结合水的去除,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较好的方法为物理法和生物法,以期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柴朝晖杨国录刘林双陈萌朱森林
关键词: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
均匀切变水流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是河流动力学中一个重要且尚未完善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分形聚集生长理论为基础,考虑了絮团破碎、泥沙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三维无网格方法,在MATLAB平台上通过模拟泥沙颗粒和絮团在布朗运动、重力沉降和均匀切变水流作用下的碰撞黏结过程,研究了水流剪切作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流作用可提高颗粒之间的碰撞几率,促进絮凝,但高水流剪切力作用下絮团破碎现象明显,因此,水流速度梯度的大小对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有一定的影响,即絮凝速度及絮团平均粒径随水流流速梯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规律;均匀切变水流作用下,絮团粒径分布均匀化,絮团在垂直水流方向上发育较好且分形维数较大。本文研究成果是进一步研究天然河道中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机理的成功尝试。
柴朝晖杨国录陈萌余明辉
关键词:三维模拟分形维数
基于SEM图像的细颗粒泥沙絮体3维分形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具有分形特征是细颗粒泥沙絮体的重要特性,为了解决目前主要是通过絮体SEM图像研究其2维分形特性的问题,利用SEM图像灰度值重建细颗粒泥沙絮体3维图像,通过MATLAB编程用盒计数法计算絮体3维分形维数;然后基于絮体3维分形维数,推导出细颗粒泥沙静水沉降时清浑交界面的沉降公式,并将其应用在滇池底泥清混交界面的沉降计算中,其计算误差在5%以内。结果表明,直接利用絮体SEM图像计算絮体3维分形维数是可行的,避免了图像处理中人为误差的引入,且通过其推导的沉降公式可用于计算清混交界面的沉速。
柴朝晖杨国录陈萌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
淤泥絮体孔隙分形特性的提出、验证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由于淤泥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造成淤泥含水率较高且水分较难去除,淤泥絮体性质的研究逐渐成为淤泥处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淤泥絮体孔隙具有分形特征的假设.以武汉沙湖淤泥为例,使用图像分析法检验这一假设的存在性,接着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淤泥絮体孔隙分形维数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淤泥絮体孔隙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分形特征,其二维分形维数越大,絮体孔隙总面积越大、等效孔径相差越大,淤泥沉降速度越小.
柴朝晖杨国录陈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