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龙飞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历法
  • 2篇星表
  • 2篇儒学
  • 2篇会通
  • 1篇心传
  • 1篇缘起
  • 1篇生平
  • 1篇圣学
  • 1篇视域
  • 1篇太阳
  • 1篇太阳运动
  • 1篇汤若望
  • 1篇天象
  • 1篇清初
  • 1篇中西
  • 1篇明初
  • 1篇明末
  • 1篇明末清初
  • 1篇科学家
  • 1篇浑仪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褚龙飞
  • 4篇石云里
  • 1篇朱浩浩

传媒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天文学报
  • 1篇史林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家编纂的儒学书籍——新发现薛凤祚《圣学心传》探析被引量:2
2020年
《圣学心传》是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儒者薛凤祚编纂的唯一一部儒学书籍,此前被认为已失传。本文以新发现的存本为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就内容与成书而言,该书是对鹿善继与孙奇逢《四书》著作的合抄,乃在薛氏完成天文学工作之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刊刻。其次,通过该书提供的新材料,本文探讨了薛凤祚六十年儒学研究过程,消除了前人认识的误区。最后,从书中强调的体用不离等思想出发,讨论了儒学研究对薛氏天文学工作的影响。上述工作对于认识古代儒学与科学关系、修正李约瑟等学者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朱浩浩褚龙飞石云里
关键词:儒学明末清初
黄百家《明史·历志》新探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以新发现的绍兴图书馆藏黄百家《明史·历志》八卷抄本为基础对该书重新进行了探析。首先,比较发现绍兴图书馆藏抄本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两卷抄本以及南京图书馆藏《回回历法》抄本同为黄百家离开史馆返乡后重撰的《明史·历志》八卷本。其次,通过梳理《明史·历志》的编撰过程发现,汤斌本应较黄百家本更早,其他现存版本则晚于黄百家本,而梅文鼎《大统历志》亦应算作《明史·历志》的一个版本。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明史·历志》,全面分析了黄百家本与其他各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并重新探讨了黄百家在编修《明史·历志》方面的贡献。
褚龙飞
《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太阳运动理论被引量:3
2012年
明朝末年,欧洲天文学第一次传入中国,其高潮便是《崇祯历书》的编纂。由于太阳运动在历法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从《崇祯历书》到《西洋新法历书》再到《历象考成》,对日躔理论的修改从未间断。文章首先比较了这一系列历法中的日躔理论,从文本的角度考察彼此之间的差异。然后重点分析太阳运动模型的变化,探讨了这些模型的合理性。最后讨论了日躔理论中主要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精度的影响,对这些历法中日躔理论的整体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崇祯历书》日躔理论的后续修改并未使其精度得到实质性提高。
褚龙飞石云里
关键词:太阳运动
北宋崇宁恒星观测新探
2024年
对于北宋崇宁时期的恒星观测问题,以前学界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分析一批新的古代恒星数据,发现崇宁年间其实进行过一次与皇祐时期规模相似的大型恒星观测活动。在剔除这批数据中人为构造的成分之后,计算其观测精度与年代,发现崇宁恒星数据的观测精度明显优于皇祐星表,是目前所见北宋恒星观测的最高水平。本文认为北宋时期是天文观测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的天文观测者重视浑仪细节,追求观测数据精密性,展现了与汉唐时期天文学不同的特质。崇宁观测是这一全新趋势的最终成就。
杨伯顺褚龙飞
关键词:崇宁星表浑仪
薛凤祚生平补订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对薛凤祚的生平进行了补订,并重点讨论了一些前人没有提及的事迹。尤其关于薛凤祚的交往方面,专门考察了其弟子的情况。此外,对薛凤祚与晚明心学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探讨,指出薛凤祚事实上从未摒弃过心学。通过考证还发现,关于薛凤祚几部最重要著作(《历学会通》、《气化迁流》、《两河清汇》等)的成书时间,实际上目前尚无法确定。
褚龙飞
关键词:生平补订历法
从《大统通占》星表重新考察明初的恒星观测——兼论传统星官的变化
2022年
《大统通占》是明初钦天监编纂的占书,其中保存了一些明初恒星观测数据.试图以此重新考察明初的恒星观测情况.首先,分析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指出其应完成于永乐四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然后,以依巴谷星表(2007)为标准,对该书记载恒星数据的赤纬误差进行傅里叶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应观测于洪武年间,且其精度达到明末以前星表的最高水平.另外,梳理了明初钦天监观测恒星的条件,认为其观测水平的提高与郭守敬对仪器的改进措施密切相关.最后,对这份精密星表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古代星官发生的历史变化.
褚龙飞杨伯顺
关键词:明初星表
薛凤祚历法工作研究
明朝末年,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并在清代成为官方历法,对中国天文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间中国天文学家面对欧洲天文学所做出的不同反应,也一直是天文学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课题。尽管前人在此方向上已经取得了诸多重...
褚龙飞
关键词:历法会通
文献传递
独特的会通方式: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新探被引量:4
2014年
清初历算学家薛凤祚在其巨著《历学会通》中试图会通古今中西历法,该书《正集》即其会通后的"新中法"。薛凤祚的会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新中法"融合了当时最主要的四部历法:《授时》、《回回》、《崇祯历书》、《天步真原》;其次,"新中法"在形式上回归了传统;最后,"新中法"融合了注历与星占的内容。薛凤祚会通历法的这些特征与其所处时代关系密切,他会通历法的方式实际上响应了时代的需求。
褚龙飞石云里
关键词:会通
中国古代五星“犯”天象标准的演变
2023年
“犯”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较认同1度以内为“犯”的标准。但通过文献考据可以发现,“犯”的标准经历了从七寸到一尺的变化,为验证这种变化,经过统计分析汉、唐、宋、明四朝天象记录的回推数据,最终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证明“犯”天象在汉代采用“七寸为犯”的标准;唐代五星间的标准存在差异,金星、火星贴近“一尺”的标准,其余三星以“七寸”为犯;宋以后主要采用“一尺”或“一度”为“犯”的新标准。
程淑媛褚龙飞
在儒学的视域下——薛凤祚科学体系新探被引量:3
2018年
从儒学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清初最重要历算学家之一薛凤祚的儒学论述与科学工作,以《历学会通》与《气化迁流》为基础,讨论了薛氏的科学体系。作者发现,薛氏实际上以《历学会通》《气化迁流》为载体,以天、气、数、理为基本概念,构建了一套以天为本,了知顺应天地气化,以数合天,以数统一理与天的宏大天人体系。其中《历学会通》中的历法、星占、实用技术是下学基础部分,基于《历学会通》完成的《气化迁流》则是合己于天的上达合天之作。两者密不可分。
朱浩浩褚龙飞石云里
关键词:儒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