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红波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地层
  • 2篇断陷
  • 2篇伊通盆地
  • 2篇油气
  • 2篇层序
  • 2篇岔路河断陷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水
  • 1篇地层水化学特...
  • 1篇地堑
  • 1篇伊通地堑
  • 1篇油气保存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模式
  • 1篇油源
  • 1篇油源对比
  • 1篇生储盖
  • 1篇生储盖组合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苗红波
  • 2篇王华
  • 2篇王家豪
  • 2篇尚亚乐
  • 1篇赵彦超
  • 1篇陈红汉
  • 1篇刘万洙
  • 1篇周江羽
  • 1篇江涛
  • 1篇贾倩
  • 1篇肖敦清
  • 1篇徐良
  • 1篇邱玉超
  • 1篇郭巍
  • 1篇方度
  • 1篇李楠
  • 1篇杨光
  • 1篇马良
  • 1篇王旭丽
  • 1篇揭异新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对比被引量:7
2008年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属于伸展断陷盆地,由于其复杂的构造作用、独特的几何形态、多物源供应、具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以及侧向相变快的特点,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钻井岩性、地球物理、古生物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结果显示,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由老到新划分为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指出了相应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依据,并与渤海湾盆地进行了古生物化石地层对比,阐述了二者在成因上可能存在的关系。
马良周江羽王旭丽揭异新邱玉超苗红波李楠
关键词:地层对比层序地层格架始新统岔路河断陷伊通盆地
伊通地堑永一段大型湖底扇的沉积特点及其对构造事件的响应被引量:7
2009年
伊通地堑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发育的走滑-伸展盆地。地震剖面解释和钻井岩芯观察表明,伊通地堑古近系永一段底部发育一个面积>400km2、厚达250m的大型湖底扇,作为永一段层序的低位扇体,其主要由细-中砂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砂岩中含较多砂岩角砾、泥岩碎块或泥砾,卷曲纹理、液化变形、球状-枕状构造、微断层等准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体现了湖底扇主要为滑塌型水下泥石流沉积。在下伏奢岭组沉积之后,研究区遭受了构造反转挤压和抬升剥蚀;随后发生强烈的正断活动,并伴随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永一段湖底扇正是这些构造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育预示着新一幕构造沉降的开始和盆地进入新的演化阶段。尽管扇体规模较大,但由于岩性结构混杂,储层物性极差,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王家豪陈红汉王华江涛苗红波尚亚乐
关键词:伊通地堑湖底扇滑塌
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19
2007年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m/z191萜烷、藿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进行了油源对比,证实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于上覆地层嫩江组一段,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断裂运移到该油层。属于上生下储的组合型式,断裂是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类型是其主要的成藏模式,该层是黑帝庙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精细研究姚家组的断裂、低幅度构造与砂体间的配置关系,是今后突破该油层油气勘探的关键。
杨光苗红波郭巍刘万洙徐良
关键词:油源对比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松辽盆地南部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地层水的矿化度、水型及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的研究表明,该区地层水总体为NaHCO3型水;总矿化度偏低;平面上,孤店斜坡的油气保存条件最差,梁家构造带最好,垂向上,具明显的垂向分带性,万昌组保存条件最差;变质程度高。对地层水化学特征平面及剖面展布的分析,不仅为测井解释提供了准确的参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其他地质因素能够指出油气保存的有利地区。
贾倩赵彦超方度苗红波
关键词:岔路河断陷地层水化学特征矿化度油气保存
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的厘定被引量:16
2009年
对二级层序的界面、内部沉积演化及其与构造活动、盆地沉降史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厘定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的依据。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古近系可划分为4~5个二级层序,层序界面普遍为一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界面上、下古生物组合及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变化;层序内部表现为一个大尺度的水进—水退的充填序列,层序底部发育大型低位扇体。二级层序对应于盆地的幕式构造演化阶段,其底界面的形成与构造反转、断块掀斜旋转、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构造应立场转变等构造事件密切相关。因此,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受控于区域性构造活动,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也是厘定该级别层序的关键所在。
王家豪王华肖敦清苗红波尚亚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