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博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关节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性感
  • 1篇血栓
  • 1篇血栓调节
  • 1篇血栓调节蛋白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性
  • 1篇植骨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胡博
  • 4篇江正
  • 3篇徐生林
  • 3篇胡勇
  • 3篇尹宗生
  • 3篇曹坤
  • 1篇陆鸣
  • 1篇张帆
  • 1篇周健
  • 1篇牛励
  • 1篇董建华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被引量:15
2019年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CBT)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5年3月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60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同步放化疗(CCRT)组和单纯放射治疗(RT)组,每组30例。RT组单纯采用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CCRT组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CCR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RT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CRT组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RT组(73.33%,P=0.038)。CCRT组2、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RT组(P<0.05)。2组1、2、3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MRT联合HDR-ICBT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及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耐受性良好,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牛励胡博张帆
关键词:子宫颈癌多西他赛顺铂
射频消融应用于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在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用手术切除重建术合并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手术切除重建术,对比探讨射频消融在对肿瘤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21.07±16.69)min]比对照组[(102.21±18.24)min]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2.91±11.51)mL]较对照组[(610.27±13.70)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复发率约为10.5%,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3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方面观察组的评分[(22.72±6.56)分]高于对照组的[(19.53±5.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以显著提升四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胡博胡勇徐生林曹坤江正阙玉康
关键词:骨肿瘤射频消融术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根据术中不同骨折移位情况采用相应的复位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复位后股骨近端颈干角、术中骨折复位效果、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复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手术时间40~120(79.7±22.6)min,术中出血量20~100(46.6±24.3)ml。术中微创切口辅助复位21例(55.3%)。复位后股骨颈干角115°~140°(130.1°±5.8°)。术中骨折复位效果:优31例,良7例。术后住院时间2~6(3.6±1.1)d。3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15(6.7±1.6)月,1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因高血压继发脑梗死死亡。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为80~95(90.1±3.5)分,末次随访时为86~97(91.9±2.9)分。结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徐生林阙玉康曹坤江正胡博周健胡勇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成体脊髓本身存在一定数量的神经干细胞,称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ENSCs对脊髓损伤(SC I)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可能成为SCI最有潜力的治疗方式。现对神经干细胞(NSCs)生物学特性、SCI后NSCs的反应及抑制其分化因素的分析,阐述了ENSCs治疗SCI的优势及意义,对近几年来促进ENSCs修复SCI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胡博尹宗生
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导航组在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非导航组进行常规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2个月拍摄负重X射线片,观察下肢机械轴线、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下肢力线偏差>3°的患者数量,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非导航组(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非导航组(P<0.05);②术后12个月,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分离变量的误差均小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分离变量与下肢力线>3°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2个月,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及膝关节活动度,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江正尹宗生陆鸣胡博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
同种异体骨植骨后免疫排斥反应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明确患者同种异体骨植骨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良性肿瘤刮除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5~76岁,平均(37.09±19.52)岁;术后9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病率8.5%。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发病病种的差异和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提示,年龄是患者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是良性肿瘤刮除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患者的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小出现切口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这可能与细胞毒性T淋巴(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有关,这一结果对于临床预防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所引起的切口并发症有一定参考意义。
曹坤江正胡博徐生林阙玉康胡勇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影响因素
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的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负压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前瞻性选择行单侧关节置换84例,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40例,单侧髋关节置换44例。每位患者手术结束时均于切口筋膜层之下放入一根负压引流管,随后立即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此设为对照组。再根据术后拔管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实验组:24 h组42例,术后24 h拔除;48 h组42例,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发生关节感染。对细菌培养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引流管尖端无细菌生长。实验组中24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6例(7.14%)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5例(5.95%),大肠埃希菌1例(1.19%);48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2例(2.38%)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1例(1.1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例(1.19%),24 h组与48 h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关节置换类型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5例(5.95%)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3例(3.57%)培养阳性,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症状,包括培养阳性的患者。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用来诊断关节感染价值不大,在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术后48 h内拔管都是安全的。
金哲胡博尹宗生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感染拔管时间
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并与同期的60例不伴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及105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进行对...
董建华胡博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紫癜过敏性肾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