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宝祥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墨子
  • 3篇天道
  • 2篇玄学
  • 2篇玄学思想
  • 2篇哲学
  • 2篇天志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形上学
  • 1篇道德性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道论
  • 1篇德性
  • 1篇新论
  • 1篇形上学
  • 1篇学术史
  • 1篇学术史意义
  • 1篇之学
  • 1篇中国古代哲学
  • 1篇人与自然和谐

机构

  • 1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3篇田宝祥
  • 1篇白奚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管子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晏玄学思想探析--以《道论》、《无名论》两篇为例
的玄学思想以"贵无论"为主,其论著大多佚失,仅以片断之文章留存于世.《论语集解》虽较为完整,但经考证,乃多人合著,故难归一家之言.现存文献材料当中,惟张湛《列子注》中的《道论》、《无名论》两篇,较为可...
田宝祥
关键词:玄学思想
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探析——基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诠释维度被引量:4
2018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在价值上、认知上最为契合。以儒家"天人合一""生生不息"与道家"天人一体""道法自然"诸观念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不但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而且可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这一主体之"两翼",配合其发展出更为深刻、更切近中国文化土壤的生态伦理思想。
田宝祥
关键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墨子“明鬼”的意义与论证
2015年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的思想体系是相对完善的。"十论"主要谈政治与伦理,"墨辩"六篇强调逻辑,"备城门"十一篇涉及军事。同时,墨子的思想也是有效的、合理的、具有超越性的,就连争议最大、批评最多的"明鬼"论也不能说绝无意义。其一,"明鬼"上与"天志"契合,下与"非命"呼应,乃墨子"天—地—人"三体一统的精神框架与道德范式之重要构成。墨子"十论"并不存在哪一论统筹其他九论的可能,因此"明鬼"为"兼爱"服务的说法,也不足为信。其二,墨子"明鬼",绝非宣扬迷信、蛊惑人心。在笔者看来,"明鬼"的目的恰恰在于打破怀疑,为强力人格扫除障碍,达到个体精神世界的完善。
田宝祥
关键词:天志逻辑论证
“援墨解老”与“引墨入道”考论
2015年
纵观整个先秦思想的发展脉络,"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1]老子不仅是先秦时代第一个私人写作者,也是整个诸子百家的思想启蒙者。以"天道观"为核心的老子哲学,既影响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陶染了"世之显学"的墨家。依傍"天道"与"良道"、"虚静"与"笃实"、"平等"与"兼爱"三组概念范畴,对老子与墨子的思想实质进行逻辑上、义理上的双重比较与论证,从而讨论"引墨解老"、"援墨入道"之于先秦哲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田宝祥
关键词:老子墨子
“兼别之辨”与先秦儒墨论战的几个诠释维度被引量:1
2018年
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之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其二,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以新墨家为代表的新子学开始跃跃欲试,正逐步跻身主流学术交锋的行列。基于以上内容,从逻辑、义理两个角度出发,即可得出"兼以易别"乃墨家思想之逻辑起点的结论;而以"兼别之辨"为切入点,可便于探讨古今儒、墨两家论战当中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田宝祥
关键词:仁爱兼爱
墨子“非乐”思想新论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百家争鸣时代的"世之显学",墨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梁启超说,墨子是小基督,也是大马克思。墨子思想伟大的地方在于,既被赋予了"天志"的道德律,又有充分的形式逻辑可凭依,这种二元一体的结构看似类宗教,实则更靠近哲学之本,也最能代表先秦诸子的理性气质。在名实关系上,墨子主张"名实合一",且认为实为第一性,名为第二性,无论抽象的知识还是审美的艺术,都随客体之变化而变化,具有充分的相对性。墨子"非乐",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而今,再论其"非乐"之思想,不仅于先秦哲学之研究有意义,于当下文艺形态之重构也有意义。
田宝祥
关键词:墨子
思想史视域下的《鸠摩罗什》与大乘佛学
2019年
鸠摩罗什的译经弘法活动,在中国佛教史上无疑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鸠摩罗什不仅阐发了龙树的'中'道思想,还推进了大乘佛学的'空'观思想,这就为千百年来佛学中国化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历来关于鸠摩罗什的研究,基本囿于译经、弘法、言辩、破戒四方面,对鸠摩罗什本人的大乘佛学思想鲜有充分、系统之把握。本文的写作意义即基于此:一方面从鸠摩罗什的译作与著述出发.
田宝祥
关键词:鸠摩罗什大乘佛学
何晏玄学思想探析——以《道论》《无名论》两篇为例
2016年
何晏的玄学思想以"贵无论"为主,其论著大多佚失,仅以片断之文章留存于世。《论语集解》虽较为完整,但经考证,乃多人合著,故难归一家之言。现存文献材料当中,惟张湛《列子注》中的《道论》《无名论》两篇,较为可靠。《无名论》主要讨论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论证"无名"高于"有名","本"为上、"末"为下。《道论》既追寻"道"与"无"两大范畴的本体意义,又解释"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问题。此外,何晏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无所有"与"有所有"两大对立统一的概念范畴,以求厘清物、我二体之异,明晰天、人二道之别。
田宝祥
关键词:道论魏晋玄学
论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的思想交互——以《庄子·天道》诸篇为中心被引量:3
2020年
庄子本人与黄老之学在思想气质上存在差异,不能表明整个庄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思想内容上无所交互,因为在思想史上与黄老之学同期且真正参与百家争鸣的并非庄子本人,而是传承与发展了庄子本人之学的庄子后学。如果说《庄子》内篇中较少庄子本人与黄老道家之联系,那么《庄子·天道》诸篇中庄子后学尤其是“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对黄老之学“君无为而臣有为”以及援“礼”入“道”、道法结合等思想的吸收和推进则显而易见。“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不仅构建了“天道—无为—(君)主—本—要”与“人道—有为—(人)臣—末—详”两大观念域,还引入“德”等观念使此二域得以有效连接,作为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思想交互的理论结果,其表明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在战国中后期的确有过思想层面之碰撞与交汇。
田宝祥白奚
关键词:黄老之学天道
墨子“天志”范畴略论——兼以康德“上帝存在”与黑格尔“绝对精神”视角
2016年
梁启超曾说,"墨子是小基督,也是大马克思"。个人认为,称其是中国的先知最妥。先知不在于预见未来,而在于超越现实,在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既跨越死生和时空,又不脱离世俗和个体。墨子伟大的地方还在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式的绝对精神——"天志"。它既被赋予形而上的道德律,又有充分的形式逻辑可凭依。这种二元一体的结构看似类宗教,实则更靠近哲学之本,也更能代表先秦诸子的理性气质。
田宝祥
关键词:墨子黑格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