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擘

作品数:25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高粱
  • 5篇诱变
  • 5篇育种
  • 4篇愈伤
  • 4篇种子
  • 4篇化学诱变
  • 4篇高粱种子
  • 3篇悬浮系
  • 3篇愈伤组织
  • 3篇细胞
  • 3篇航天
  • 2篇悬浮细胞
  • 2篇悬浮细胞系
  • 2篇诱变处理
  • 2篇诱变育种
  • 2篇栽培
  • 2篇体细胞
  • 2篇嫩叶
  • 2篇培养基
  • 2篇中晚熟

机构

  • 25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作者

  • 25篇武擘
  • 23篇杨伟
  • 22篇刘勇
  • 21篇郝艳芳
  • 21篇白鸿雁
  • 19篇王良群
  • 19篇张微
  • 7篇张晓娟
  • 4篇马涌
  • 3篇王坚强
  • 3篇侯丽萍
  • 2篇白鸿燕
  • 1篇雷海英
  • 1篇周凤
  • 1篇李莉
  • 1篇温日宇
  • 1篇王润梅
  • 1篇王伟
  • 1篇周忠宇
  • 1篇刘建霞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盐胁迫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8年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干旱外的第二大生态环境问题,给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在盐分胁迫条件下形态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对植株盐害机理等方面。将高粱耐盐基因的标记、克隆应用于高粱育种,研究耐盐基因表达规律是今后高粱耐盐研究的主要方向。
杨伟王坚强刘勇白鸿雁武擘赫艳芳施宝安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高粱
高粱组培苗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优化高粱组培苗生根与移栽培养体系,为高粱育种提供新的选择群体,加快高粱育种进程。研究不同配方培养基1/2 MS,1/2 MS+1 mg/L IAA,1/2 MS+1 mg/L NAA,1/2 MS+1 mg/L IBA对不同基因型高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及就不同移栽基质对高粱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2 MS+1 mg/L IBA培养基更有利于高粱组培苗根系的形成和伸长,为最理想的培养基配方;移栽基质壤土+腐叶土(按1∶2的比例混合)的成活率达87%,为最佳基质。
刘勇王良群杨伟郝艳芳张微白鸿雁张晓娟武擘
关键词:高粱组培苗培养基基质
玉米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玉米再生体系,选用6个玉米常用自交系的成熟胚、幼胚、茎尖和幼嫩叶段作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比较研究这6个玉米自交系的诱愈率和分化率,并观察愈伤的形态。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均能分化出苗,但其再生率差别较大,其中玉米幼胚的诱愈率和分化率最高,其次为茎尖、成熟胚,幼嫩叶段相对较低。不同外植体的培养基类型和外源激素的浓度配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且不同基因型的愈伤差异也较大。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愈伤胚性良好、分化率较高的玉米基因型辐80、综31和Mo17。玉米茎尖、成熟胚和幼嫩叶段的再生均找到了适宜的培养条件,完全能够代替幼胚作为愈伤组织诱导的初始材料,该结果为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张微王良群王良群郝艳芳刘勇郝艳芳武擘
关键词:玉米茎尖成熟胚幼胚
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植物原生质体在品种改良、基因遗传转化、远缘杂交的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给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禾谷类作物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再生、应用四个方面对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的3种途径,对其在遗传改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细胞融合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郝艳芳王良群刘勇张微杨伟白鸿雁武擘
关键词: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
航天育种及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在高粱育种中,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潜力较小,急需新的技术。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综述了航天育种的原理、特点,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育种新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提高变异频率与变异幅度,育种周期短,改善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获得有益的突变,无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刘勇杨伟郝艳芳张晓娟王良群张微白鸿雁武擘
关键词:航天育种高粱
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了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花粉管通道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方法,并提出了今后高粱遗传转化中应集中研究的问题。
张微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白鸿雁武擘
关键词:高粱
中晚熟航天高粱品种晋粱11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年
晋粱11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高粱杂交种。2018年11月29日完成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秆低、耐密植、产量高,适于机械化种植;高抗黑穗病、高粱炭租病、高粱紫斑病,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高,适宜作酿造原料。栽培上注意防治蚜虫,一次性化学除草。
杨伟刘勇郝艳芳白鸿雁武擘王坚强王伟
关键词:栽培技术
航天诱变处理对高粱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航天诱变处理对高粱品种农艺、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高粱材料‘7A’和‘R111’搭实践8号卫星进行诱变处理,田间筛选出‘H16A’、‘H275A’、不育系和SP系列恢复系。组配出高粱品种‘H16AXSP91’和‘H275AXR111’与地面对照种子‘晋杂18号’同期播种在试验田内,于成熟期测定高粱植株农艺、品质以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诱变处理能提高高粱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增加了3.34%、2.86%(P<0.05)和11.72%、15.38%(P<0.05),蒸腾速率降低了6.37%、5.59%(P<0.05)。诱变处理能降低高粱的株高并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株高分别降低了0.07%、0.04%(P<0.05),产量增加了1.73%、3.45%(P<0.05)。综上所述:以‘H275AXR111’对高粱产量以及品质效果最为明显。
杨伟刘勇王良群白鸿燕武擘郝艳芳张微
关键词:航天诱变育种高粱
一种高粱幼穗匀浆液体再生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粱幼穗匀浆液体再生培养方法,属于高粱幼穗匀浆液体培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粱组培苗再生培养周期短,效率高的高粱液体培养再生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幼穗取材,在大田高粱幼穗分化初期的植株,剥离取出幼穗;...
王良群刘勇郝艳芳张微侯丽萍杨伟白鸿雁武擘乔婧张晓娟
文献传递
高粱航天材料的筛选利用被引量:2
2014年
先后选用25份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不同区域、不同遗传基础、不同类型的高粱品种进行航天诱变处理,通过田间对R2株系的观察分析,所有材料都有变异株出现,其中,恢复材料R111的变异频率高达10%,25个材料的平均变异频率为2%。筛选出4个高淀粉种质资源以及多个早熟、矮秆恢复系变异材料,并且以优良变异系为父本选育出一个优质、高产、多抗、矮秆杂交种晋杂26号。
杨伟王良群白鸿燕刘勇武擘郝艳芳张微
关键词:高粱航天杂交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