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设置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T3)与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4)处理,对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特征、磷素流失量以及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进行了长期(2008—2012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耕作处理间产流量、磷素流失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施肥与耕作下产流量、TP、TDP流失量均以不施肥处理最大,不同施肥处理产流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比对照处理产流量分别减少35.69%,29.63%,16.82%,T4比T2处理减少25.94%;T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与对照相比,T1、T2、T3处理分别较CK减少33.33%,31.25%,25%;TD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处理分别较对照减少30%,20%,20%,T4处理TP、TDP流失量比T2处理分别减少34.52%,24.72%。磷素流失以颗粒态为主,TDP/TP年均仅为26.41%。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区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对照处理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低于其他施肥处理,施肥处理有助于增加作物生物量和氮磷的吸收量。相关分析表明: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与径流量、TP、TDP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大,氮磷的利用率越高,坡面产流量和土壤养分的流失就越少。施肥能够很好地控制径流磷素的流失,以横坡垄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最佳。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乌静淳杨牧青梁艳玲
- 关键词:施肥水平耕作模式产流磷素流失紫色土
- 新修坡改梯对土壤水库库容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以重庆缙云山山地黄壤为研究对象,在山地同侧但不同高程的地带,分别选取撂荒地和坡耕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共6块,对比分析其坡改梯工程前后土壤水库库容变化以及坡改梯区域土壤水库对削洪减灾的作用,并对小流域治理惯用的坡改梯工程的理水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坡改梯前后,梯地内土壤水库各项库容变化主要受土层厚度变化影响,但在绝对土层不变的情况下,库容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坡改梯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2)土壤水库特性与坡改梯引起的土壤性质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土壤孔隙、质地相关指标有关;(3)在百年一遇的设计暴雨条件下,用简化的概念型产流模型进行模拟,发现坡改梯能在理论上削减30%以上的径流,对农业区域旱涝灾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 梁艳玲何丙辉王涛
- 关键词:坡改梯土壤水库
- 坡面不同截-排水沟布置方式下土壤微团聚体流失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传统坡面水系工程主要在节约工程量的考量下,把截水沟布置成平行于等高线的形式,但为了符合坡面自然排水状况,该研究中考虑用汇流和分流的方式来探究从理论上改变坡面沟道的基本形状是否具有可行性。该研究设计按比例缩小的坡-沟模型,以无措施坡面为对照,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在不同坡度、地类坡面上布置汇流型和分流型截排水沟道后,坡面土壤微团聚体的流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个地类和坡度中,布置汇流和分流截排水措施后均出现较小颗粒微团聚体(<5μm)在侵蚀泥沙中富集的现象;在坡耕地中,布设截排水措施能显著稳定土壤小粒径微团聚体(<5μm)比例的稳定性,但分流截排水措施的效果更加明显,但在5°和10°时,汇流截排水措施能更好减缓坡面土壤粗化(250~1 000μm)趋势;汇流措施能减少林地侵蚀泥沙中微团聚体富集的波动性并控制林地坡面较小粒径微团聚体流失(<5μm)的程度,但在荒草地中,总体来看,汇流措施对控制坡面微团聚体流失具有更强的作用。汇流型和分流型截排水措施对不同地类坡面微团聚体的控制保护各有侧重,在布设坡面沟道时,根据坡面、土壤实际情况和土壤保护要求来选择坡面截排水措施是极有必要的。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坡面自然排水方式在现实中运用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部分基础资料。
- 何丙辉梁艳玲黄欢
- 关键词:土壤径流模拟降雨微团聚体
- 不同截排水布置方式下坡耕地坡面产流产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改善坡面水系分段拦蓄径流泥沙的调控效益,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l坡面集中汇流(T1)和“燕型”分流(T2)2种不同的控制排水措施下的坡面产沙产流过程。结果表明,与无措施坡面(CK)对比,2种不同排水布置方式均能显著延长径流急剧增加的历时,降低产流率增速,减少产流深46.61%~56.40%,使产流率与径流历时的对数拟合系数均达到0.85以上,且T2处理坡面产流率较T1处理变化更平稳,产流率和产流总量在各坡度均表现为T2处理T2处理,在15°坡面则相反。而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坡面累计产沙量变化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T1处理有利于削弱坡度对侵蚀量的影响,而T2处理对减少产流受坡度因子影响的效果更显著。
- 黄欢何丙辉鲍玉海王仁新梁艳玲
- 关键词:排水措施产流产沙
- 紫色土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3年
- 以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色土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种植模式土壤渗透性表现为枇杷>柠檬>香根草植物篱+玉米>新银合欢植物篱+玉米>黄花>玉米>裸地;各种植模式土壤渗透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入渗特征值均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渗透性与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初始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通用经验模型对各种植模式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而Kostiakov方程不适于描述该流域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
- 李建兴何丙辉梅雪梅梁艳玲熊建
- 关键词:坡耕地植物篱土壤入渗紫色土区
- 紫色土区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探讨紫色土区坡耕地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选取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的新银合欢植物篱+玉米、香根草植物篱+玉米、玉米地、枇杷、黄花、柠檬6种治理模式,以裸地为对照,以土壤容质量、孔隙、持水量、有机质为评价指标,对紫色土区坡耕地6种治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容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裸地最大,柠檬和枇杷最小;而对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有机质的影响均有差异,大致表现为枇杷和柠檬最大,裸地最小.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容质量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总孔隙度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6种治理模式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效果优劣由大到小表现为枇杷,柠檬,香根草植物篱+玉米,新银合欢植物篱+玉米,黄花,玉米,裸地.
- 梅雪梅何丙辉熊建梁艳玲李建兴高甲荣马岚
- 关键词:紫色土水土流失植物篱物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