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四川盆地日本落叶松林抚育间伐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选择四川盆地的川东北山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峡谷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壮龄林、近熟林,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郁闭度、密度、蓄积量、生产力等调查和树干解析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时间的变化,林分郁闭度需要恢复的时间,自然稀疏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抚育间伐技术,并对初植密度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合理间伐的相关关系提出建议。
- 郭琳朱琴张保刚余军林林周桂香
-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
- 四川香椿生长特性及栽培分区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树干解析及样地实测资料拟合四川香椿生长模型,对四川省香椿的生长特性及栽培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椿树高具有明显前期速生特点,5 a^12 a树高生长迅速,香椿树高生长速度盆周山地最快,川西南山地次之,盆中丘陵最慢。5 a^20 a,胸径生长速度较快,21 a^30 a胸径生长速度减缓,胸径平均生长速度川西南山地最快,盆周山地次之,盆中丘陵最慢。香椿材积在10 a^30 a生长迅速,四川香椿的材积生长潜力大,材积成熟年龄在20 a之后,材积平均生长速度川西南山地最快,盆周山地次之,盆中丘陵最慢。川西南山地较其它区域香椿生长状况最好,该地的宜林荒山发展香椿人工林前景广阔。本文重新划分了四川省香椿地理栽培区,目的是为定向培育四川香椿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 王延茹侯广维彭培好林林杨世之周琼
- 四川香椿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香椿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对四川省香椿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3 a^24 a生香椿乔木层生物量的变异范围为1.38 t·hm^(-2)~130.89 t·hm^(-2),碳储量的变异范围为0.68 t·hm^(-2)~64.62 t·hm^(-2),1 a^20 a生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波动较大,20 a之后呈快速增长趋势,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均在香椿成熟期达到最大;模拟构建了香椿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生物量模型(X表示年龄):H=-0.26X2+1.4338X+0.80936,D=0.01057X2+1.5977X-0.06318,W=0.00315X2-0.03525X+0.09871,其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3、0.9788、0.9971。香椿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过程划分了3个阶段,1 a^10 a为香椿幼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缓慢上升期,11 a^20 a为香椿中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中速上升期,21 a^30a为为香椿成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快速上升期;本文还为香椿人工林碳汇功能提出了合理的林分密度,香椿幼龄期按照初植密度1 666株·hm^(-2)种植,香椿速生期抚育间伐密度保存在405株·hm^(-2),香椿成熟期抚育间伐密度保存在240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香椿人工林群落碳汇功能与林分经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 王延茹侯广维彭培好林林杨世之周琼
- 关键词:生物量碳储量林分密度
- 四川盆地发展香椿芽蔬菜和香椿用材兼用林前景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和东部香椿资源和香椿芽无公害森林蔬菜的培育技术研究,划分出香椿的立地条件类型,得出优质红椿芽的产量高,并对优质红椿芽的综合质量进行了排名,以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成焰朱琴林林周桂香
- 关键词:香椿立地条件类型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