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细胞
  • 2篇基因多态性研...
  • 2篇教学
  • 2篇汉族
  • 2篇MTHFR
  • 1篇登革病毒
  • 1篇心病
  • 1篇性别
  • 1篇学法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浓度
  • 1篇医师
  • 1篇用药
  • 1篇孕妇
  • 1篇孕妇人群
  • 1篇诊断学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洁
  • 4篇徐元宏
  • 3篇程筱雯
  • 3篇陶晖
  • 1篇张银顺
  • 1篇刘畅
  • 1篇史德宝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BBS留学生《实验诊断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被引量:1
2020年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项目(MBBS)是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MBBS留学生教学中至关重要,其中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的重要教学环节。该文就其教研室在MBBS实验诊断学临床见习教学中进行的改革进行探讨及反思。
李洁陶晖
关键词:留学生实验诊断学临床见习
安徽地区汉族孕妇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孕妇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以指导孕妇孕期合理补充叶酸。方法采用PCR-芯片杂交法,对2016~2017年采集的484例安徽地区孕妇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测定,并与其他地区人群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安徽地区汉族孕妇MTHFR C677T的3种基因型CC、TC和TT频率分别为25.2%、49.2%和25.6%,与山东、四川、云南、广东以及海南地区女性人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区差异,安徽地区50%以上的育龄女性携带高风险基因,基于C677T多态性检测的孕期叶酸个体化用药指导将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
汪波范利平史德宝程筱雯李洁徐元宏
关键词:MTHFR基因多态性
血清浓度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 :体外观察、研究不同血清浓度对人正常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患者手术切除的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体外分离培养NPMSCs并传代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P3代细胞的表型[CD105、CD90、CD73、CD45、CD34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进行检测,并观察其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取P3代NPMSCs在无血清(0%)及含有5%和10%体积浓度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分别对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Nanog、Jag1、Notch1干性基因和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RY related HMG box-9,SOX-9)的表达量。结果:从正常髓核组织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呈纺锤状、贴壁生长,可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CD73(98.9%)、CD90(97.9%)、CD105(98.9%),低表达HLA-DR(3.11%)、CD34(1.83%)、CD45(1.19%),且可以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类软骨细胞分化。根据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ISCT)评定标准,分离培养的细胞为NPMSCs。随着FBS浓度的降低,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且可以显著延长G1期时长(P<0.05)。QRT-PCR结果显示:随着FBS浓度的下降,干性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Ⅰ型胶原相对表达量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的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浓度降低可显著抑制NPMSCs细胞增殖、干性基因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
张华韩乐天汪子玉李洁刘畅张银顺陶晖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胎牛血清生物学活性
3D打印结合CBL教学法在脊柱侧弯规培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3D打印技术结合基于案例学习(CBL)教学法对脊柱侧弯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0名,依据入科先后顺序,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C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单纯采用CBL教学法教学。培训结束后,采用出科考试、填写评估表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员对授课老师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出科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学员在脊柱侧弯概念理解能力、病理特点、指标测量、截骨矫形原理、手术术前规划设计、课程感兴趣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脊柱侧弯CBL教学的效率,可激发学员对脊柱侧弯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值得推广。
陶晖李洁
关键词:3D打印脊柱侧弯CBL住院医师
消化系统肿瘤与MTHFR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群体中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编码基因677位点多态性发生频率,并考察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MTHFR基因遗传多态性发生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2例,取外周血,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应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运用χ2检验研究性别对基因型发生频率的影响,运用One-Way ANOVA分别研究年龄和BMI对基因型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 MTHFR C677T的3种不同基因型(野生型CC、突变杂合型CT、突变纯合型TT)在本次研究对象中的优势基因型为CT型(P<0.001),而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对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推断,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可能不是消化系统肿瘤MTHFR基因遗传多态性发生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程筱雯李洁徐元宏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MTHFR基因多态性性别体重指数
安徽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安徽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在不同人群之间基因表型差异与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为冠心病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244例安徽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比较与其他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和不同民族之间CYP2C19基因分布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CYP2C19*1、CYP2C19*2和CYP2C19*3 3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66%、31.76%和7.58%;快代谢型(*1/*1)92例,发生率37.7%,中间代谢型112例(*1/*2、*1/*3),发生率45.91%,慢代谢型40例(*2/*2、*2/*3、*3/*3),发生率16.39%。不同性别之间基因型及代谢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徽汉族冠心病人群与健康汉族人群代谢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快代谢型(P<0.05)及中代谢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在快、中、慢代谢型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汉族冠心病人群CYP2C19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及各民族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异,以中快代谢型为主,为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李洁程筱雯汪波徐元宏
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冠心病汉族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
基于活细胞显微技术的登革病毒膜融合实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活细胞显微技术的膜融合实验方法,分析抗体在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glycoprotein)介导的细胞膜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DENV感染C6/36蚊子细胞,48 h后酸化细胞内涵体环境以诱导病毒与细胞发生膜融合,同时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中和抗体;观察抗体在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中所起到的作用;借助Incell Analyzer 2000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拍摄图片并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宿主细胞内涵体环境酸性化(p H值6.0)后的100 min时能清晰地观察到登革病毒与C6/36细胞发生膜融合;中和抗体4G2及9F12均能抑制膜融合(IC50分别为0.02、0.03 g·L-1),最终中和登革病毒感染。结论运用此方法,能测定登革病毒抗体的膜融合抑制能力,从而了解其中和作用机制。
李洁徐元宏
关键词:登革病毒中和抗体膜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