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宇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PECT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颅内支架成形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术前通过SPECT,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月复查SPECT,做出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通过术前及术后1年mRS评分,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低灌注组发病症状一般为缺血性卒中,正常灌注组一般为TIA(P<0.01)。低灌注组术后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正常灌注组复发性TIA的发生率较低灌注组高(P<0.05)。低灌注组术前术后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明确改善颅内低灌注区的血流灌注,对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好,并有改善神经功能作用。因此,存在颅内低灌注区的患者更具有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适应症。
- 袁阳李昕宇邓剑平赵振伟高国栋
- 关键词:SPECT脑灌注显像低灌注
- 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20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分析对照,其中开颅动脉瘤夹闭患者125例,介入栓塞患者81例,另取正常组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即有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增高(P<0.01)。患者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组中的介入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小于手术夹闭组(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既有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两种治疗手段对术前即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改善作用,并且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而介入栓塞术在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方面都优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 李昕宇袁阳邓剑平张涛于嘉陈虎赵振伟高国栋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栓塞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