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琦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有机肥
  • 3篇施肥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肥力
  • 3篇大气污染
  • 3篇大气污染物
  • 2篇氮素
  • 2篇定位施肥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酶
  • 2篇微生物
  • 2篇秸秆
  • 2篇长期定位施肥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素利用
  • 1篇调理剂

机构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固...
  • 1篇环境保护部固...

作者

  • 12篇李嘉琦
  • 7篇邹洪涛
  • 3篇张玉龙
  • 2篇韩颖
  • 2篇陈松岭
  • 1篇张力
  • 1篇韩艳玉
  • 1篇安晶
  • 1篇韩晓日
  • 1篇叶旭红
  • 1篇李军
  • 1篇李军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编修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4
2017年
美国是最早开展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研究并实现了较好管控的国家之一,其健全的大气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和控制技术全面、有效地实现了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尤其是美国《清洁空气法》中提出的有关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按照科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89种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污染源管理、最大可控限值等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大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防控。研究该名录制定时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和名录发布后的行政管理措施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将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李嘉琦李嘉琦郑玉婷林军邹洪涛邹洪涛
关键词:清洁空气法大气污染防治
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组合对设施土壤氮素和番茄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施入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是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因此,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土壤氮素调控及番茄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设施番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方法】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H)、单施有机肥(Y)、50%化肥N+50%有机肥N(HY)及50%化肥N+50%有机肥N+调理剂(HYG)5个处理,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土壤矿质氮量、全氮量、微生物量氮量、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在收获期,HY处理的土壤全氮量和微生物量氮量相较于CK显著提高了125.07%~204.22%和289.20%~398.04%,较H处理显著提高了53.45%~79.80%和133.74%~271.32%。番茄生育期内的酶活性变化也非常显著,0~20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在一穗果期时最高,而20~40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在收获期时达到最大;各土层的土壤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则均在盛果期达到最大。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Y处理最高,CK活性最低。各施肥处理相较于CK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介于11.05%~38.18%之间,其中HYG处理相较于H处理,增产了38.18%,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结论】50%化肥N+50%有机肥氮施肥处理,可以降低农业成本,同时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氮素损失,在保护环境和提高氮素利用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任立军赵文琪陈松岭李嘉琦邹洪涛张玉龙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番茄产量土壤酶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吸附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重金属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吸附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金针菇菌渣统一堆置,用挑选机挑出菌渣中的包装袋、塑料容器残渣杂质,用粉碎机打碎,于40‑...
叶旭红李嘉琦韩艳玉邱崇文张力方毅邹洪涛
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15种施肥模式对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细菌>放线菌>真菌,对微生物量的影响:MBP>MBN>MBC;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有机肥)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2(有机肥)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MBC和MBN最大值均出现在M1处理,MBP最大值出现在M2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MB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的施入可明显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中,化肥的减量可增加MBC、MBN含量。氮、磷肥在合理范围内的施用可明显促进微生物对氮、磷的吸收,显著增加了MBN、MBP含量。氮肥的施入可明显加速土壤肥力的流失,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施用有机肥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韩颖辛晓通韩晓日李军李嘉琦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量有机肥土壤肥力
基于ORYZA20000模型的沈阳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调整策略研究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近些年来,农民施用肥料用量逐渐增多,然而过量的施入氮肥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威胁。本研究利用ORYZA200...
李嘉琦
关键词:水稻施肥方案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
朱晓晴安晶马玲陈松岭李嘉琦邹洪涛张玉龙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玉米产量
基于风险评估原理筛选我国优先控制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方法研究
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Hazardous Air Pollutants,HAPs)危害性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可严重威胁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我国目前正处于大气常规污染物治理与HAPs治理相互叠...
李嘉琦
关键词:风险评估综合评分
文献传递
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不同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采自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轮作施肥定位试验站的土壤样品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15组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有一定差异。增施氮肥条件下,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增加效果显著,却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磷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小;钾肥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与有机肥配施的情况下,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对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机肥配施无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而对土壤脲酶活性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影响较小。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虽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可见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能更多的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土壤蔗糖酶平均活性为6.61mg·g-1,土壤脲酶平均活性为12.60mg·g-1,土壤过氧化氢酶平均活性为6.91mg·g-1,土壤纤维素酶平均活性非常小,仅为0.14mg·g-1。从整体来看,施肥对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而施肥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李军辛晓通李嘉琦于锡桐吴佳秀韩颖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有机肥无机肥土壤酶活性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为探究玉米秸秆还田至不同深度后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将秸秆磨碎后分别还田至0~10、10~20、20~30、30~40 cm 4个深度土层,同时设置不还田对照,共计5个处理,连续种植玉米两年后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湿筛法将团聚体分为>2、2~0.25、<0.25 mm共3个粒级,测定了土壤及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①秸秆还田至不同深度后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大粒级团聚体(>2 mm)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秸秆还田至0~10 cm和30~40 cm后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更佳;②粉碎状秸秆一次性还田至0~10、10~20、20~30 cm两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还田至30~40 cm两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③秸秆的输入会促进土壤中团聚体的团聚化过程,不同深度还田后对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不同,但都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机碳的转化,还田至30~40 cm对土壤的团聚化过程促进作用更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因此,30~40 cm为更合理的秸秆还田深度。
宋依依曹阳段鑫盈李嘉琦朱晓晴邹洪涛张玉龙
关键词:棕壤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我国城市空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暴露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气常规污染物治理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相互叠加的阶段,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显著增加,大多城市环境赋存严重,而污染形势有待摸清。基于美国33种城市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日本23种大气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其他国家相关管控,根据我国企业化学品生产排放数据,综述了22种在我国东部经济带普遍存在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赋存情况,对其在我国的环境检出、生产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苯、重金属等污染物检出浓度较高,多数污染物的最大检出浓度高于国外;国家管控有所不足,建议联合多种管理制度协同加强其风险管理,深度改善空气质量。
李嘉琦左平春李仓敏于洋林军邹洪涛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环境监测污染物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