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结皮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沙丘
  • 1篇生态因子
  • 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篇水分
  • 1篇土壤结皮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质地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数量
  • 1篇绿洲
  • 1篇民勤绿洲
  • 1篇居群
  • 1篇居群遗传
  • 1篇居群遗传多样...
  • 1篇荒漠

机构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作者

  • 3篇刘左军
  • 3篇徐文
  • 2篇杨利云
  • 1篇金红喜
  • 1篇何芳兰
  • 1篇郭春秀
  • 1篇吴昊
  • 1篇刘志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民勤绿洲边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浅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为探明干旱沙区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及发育对浅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民勤绿洲边缘结皮前期阶段(NCS)、物理-藻类结皮阶段(PACS)、藻类-地衣结皮阶段(ALCS)以及地衣-藓类结皮阶段(LMCS)的0—1 cm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生物土壤结皮在NCS向ALCS的发育过程中,其有效地提高了0—1 cm层土壤细沙粒(0—200μm)含量,同时降低了粗砂粒(200—2000μm)含量;在ALCS向LMCS演替过程中,土壤粒度组成无明显变化。2)土壤结皮形成与发育对0—1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种养分含量均随生物结皮演替逐渐增大。3)在土壤结皮形成与演替过程中,0—1 cm层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峰值均出现在PACS),土壤总藻生物量一直处于持续增大趋势;在5—12月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变化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4)土壤结皮在NCS向PACS演替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的改变是土壤微生物量及养分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PACS向LMCS演替过程,土壤藻类、地衣、藓类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表明民勤绿洲边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与发育能有效地改善浅层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对土壤生态系统改善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何芳兰何芳兰郭春秀吴昊刘左军徐文
关键词:民勤绿洲生物土壤结皮养分
室内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探索促进荒漠藻结皮形成的最优条件,以民勤地区优势藻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研究了混合藻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接种量对藻结皮培植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随接种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比例的爪哇伪枝藻可显著地促进藻类生物量的积累;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积累的最优条件是混合藻比例为8∶2(具鞘微鞘藻∶爪哇伪枝藻)、土壤含水量为10%、接种量为10μg/cm^2(以叶绿素a含量计)。
景丽百合刘左军徐文杨利云蓝雯琳
关键词:荒漠土壤水分
钝裂银莲花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4个地区(合作、碌曲、玛曲、阿孜)不同花色(黄、浅、白)11个钝裂银莲花居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02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166,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67%),居群间占一小部分(33%)。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亚居群可以归为3大支。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和土壤营养状况有相关性。
刘志鹏刘左军杨利云徐文
关键词:RAPD生态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