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薇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他者”视阈下平安物语文学中国观的内在逻辑——以《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为中心
- 2024年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日本“慕华事大”的“尊他”意识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启了“脱华”进程。成书于平安末期的《今昔物语集》立足于“三国中心世界观”构建佛教文化共同体,其中“本朝部”把握日本“自国”立场,以对普遍性的强调确立其主体地位,并与中国这一“大写的‘他者’”建立对抗关系,伸张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表达优越感,但仍以中国为标杆。同时应对竞争性语境,不断强调“自我”的“小国”身份,借以佛教文明寻求话语权补偿,力图克服潜藏在优越感下扭曲的自卑情节,增强民族凝聚力。最终通过神化日本要素、矮化中国经验、虚化中日文化交流史,主张独立自主性,实现对华夷秩序的超克,体现了早期日本的自民族中心主义。
- 王紫薇张维薇
-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中国观
- 日语授受补助动词“恩惠”义再辨析
- 2017年
- 授受补助动词对授受关系中基本赠物意义的沿用,是其恩惠义的集中体现。而日语中将行为授受看作恩惠授受的特殊思维方式,也是有别于他国语言的。在由授受补助动词表达的恩惠关系中,比起"施恩"行为的表述,更为强调"受恩"关系的表达。另一方面,恩惠表述中附加及转移的恩惠意识,也是授受补助动词的习得难点所在。授受补助动词中所体现的恩惠性源于日本民族"知恩图报"的心理,以及日本社会力求和谐的文化理念。
- 张维薇
- 关键词:授受补助动词恩惠
- 日籍客卿朝衡与李白交往考释——以相关诗文及和歌为中心
- 2022年
- 留居唐土的日籍客卿朝衡,与同期唐朝文人之间素有亲交,与诗仙李白之间的交往细节,亦见于若干诗文的唱和。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中对“日本裘”的情结性注释,是对朝衡“睹物思人”情感的释怀。朝衡和歌《天之原》在表达望乡之念的同时,亦流露了永别唐土友人的苍凉与遗憾。李白的哀悼诗《哭朝卿衡》在诠释二者“莫逆之交”关系的同时,渲染了李朝之交关系的厚重。而后,日本江户时期汉诗人籔孤山的《拟晁卿赠李白日本裘歌》一诗,则在交错的时空中延续了二者的风雅之交,在填补后世文人李朝情结的同时,亦成为李朝诗交流播东瀛的见证。
- 张维薇李广志
- 关键词:交往和歌
- 日本遣唐仕人阿倍仲麻吕之再考——以相关诗歌为中心
- 2016年
-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日本遣唐使数次渡海来华。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经科举入朝为官,潜心汉学,与唐代文人学者间互通才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与之相关的诗歌与史料中,我们可对其在唐的行迹、求学过程与政绩略窥一二,进而明确遣唐留学生在唐时期的社会地位、人际往来和对唐代国家的贡献,及其在唐代东亚国际关系中的特殊作用。
- 张维薇徐臻
- 关键词:阿倍仲麻吕唐诗和歌中日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