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肠道准备的循证实践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肠道准备护理规范及其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流程图,选取140例可疑前列腺癌并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实践护理,观察2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准备耗时、用药费用、平均住院日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灌肠耗时(3.75±0.78)min,对照组灌肠耗时(11.88±1.9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3,P〈0.01)。观察组患者用药费用(81.62±15.62)元,对照组用药费用(427.78±76.87)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64,P〈0.01)。结论应用循证实践规范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后的肠道准备及抗生素应用;制定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流程便于全院护士同质化护理前列腺穿刺的患者,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傅素靓周小波乔世娜张瑛陈凤榕周娜孙海丽王晓艳
- 关键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肠道准备循证实践
- 运用FOCUS-PDCA降低头颈颌面肿瘤术后负压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头颈颌面肿瘤术后负压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实践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的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制定计划,落实相关措施。结果 2014年度头颈颌面肿瘤术后负压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为零,较2013年显著下降,并制定了一套全面规范的头颈颌面肿瘤术后负压引流管的管理流程。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能有效降低头颈颌面肿瘤术后负压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
- 何丽娜潘红英黄美丽朱铭霞张瑛
- 关键词:负压引流管非计划拔管
- 糖尿病合并颈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患者的术后护理被引量:1
- 2015年
- 糖尿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1]。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是以颈部浅深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发展快,临床表现为颈部弥漫性肿胀、局部肿痛、发热、吞咽及呼吸困难等,容易并发中毒性休克。CNF以男性居多,发病的潜在因素为糖尿病、动脉硬化、营养不良等[2]。
- 张瑛黄美丽何丽娜
- 关键词:糖尿病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护理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被引量:1
- 2014年
- 总结4例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术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准备,做好供区保护;术后做好患者体位及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监测游离皮瓣血供及吻合血管血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口腔、引流管、切口护理,给予营养支持。4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出院时均能经口进食半流质或软食,带喉套管回家。
- 黄美丽朱铭霞张瑛周婷徐晓晓
- 关键词:下咽癌游离皮瓣护理
- 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6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16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总分27.00(12.00,42.00)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发生率为38.71%(12/31)、活动期患者疲劳发生率为84.68%(94/111)、缓解期患者疲劳发生率为33.33%(7/21),疲劳总发生率为69.33%(113/16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关节功能、晨僵时间、躯体功能、睡眠质量和焦虑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的因素(P<0.05),且上述变量能解释疲劳水平总变异的69.3%。结论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疲劳水平均较高,活动期患者的疲劳发生率高于早期和缓解期,受关节功能、晨僵时间、躯体功能、睡眠质量以及焦虑的影响。
- 张瑛潘红英朱小莹韩咏梅刘启芳胡明钰王唯潘岑毛文琪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影响因素
- 游离空肠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的护理被引量:3
- 2016年
- 下咽癌是头颈部肿瘤中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下咽癌除了深部浸润外,还向上、下侵犯,向下至食管,向上达口咽甚至鼻咽。下咽癌下咽食管切除术后,下咽及颈段食管的全周缺损采用游离空肠修复较符合人的生理功能,
- 黄美丽陈琴芬何丽娜戚晓张瑛李敏
- 关键词:下咽癌游离空肠护理
-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1例产后SU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PFMT),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则辅以抗阻夹腿训练及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盆底肌在不同状态时的表面肌电值,采用1 h尿垫试验评估患者SUI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减少,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持续收缩电位及耐力收缩电位均显著增高,静息期电位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20(1.45-2.80)g]、I-QOL评分[71.59(66.48-83.52)]、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41.30(33.05-49.50)μV]、持续收缩电位[31.30(25.15-42.50)μV]、耐力收缩电位[27.00(20.65-33.10)μV]及静息期电位[2.30(1.50-3.20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PFMT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抗阻夹腿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产后SUI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SUI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小莹胡明钰宋海新戴洁张瑛庄一渝
- 关键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