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龙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找矿
  • 3篇找矿前景
  • 3篇矿床
  • 3篇成矿
  • 3篇大平掌
  • 2篇地质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铜矿
  • 2篇金属矿
  • 2篇成矿规律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学
  • 1篇电子探针
  • 1篇电子探针分析
  • 1篇短波红外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云母
  • 1篇云英岩
  • 1篇找矿研究

机构

  • 7篇云南省地质矿...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7篇张云龙
  • 2篇李维忠
  • 2篇李昊
  • 1篇彭惠娟
  • 1篇吴松洋
  • 1篇罗泽雄
  • 1篇刘书生
  • 1篇王坤阳
  • 1篇杨涛
  • 1篇张艺瀚
  • 1篇沈辉
  • 1篇陈希
  • 1篇赵梓涵
  • 1篇张桂银
  • 1篇杨永飞

传媒

  • 5篇云南地质
  • 2篇矿床地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2023年
蚀变矿物短波红外(SWIR)光谱特征日趋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研究中。绢云母作为热液矿床中最为发育的蚀变矿物之一,通过SWIR光谱技术提取其谱学特征,进而建立与矿床基础地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前人对于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矿床,缺少不同矿床间的对比。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混合矿物光谱曲线中对单一矿物相对含量的提取方式,系统总结了温度、流体化学成分、流体pH值、寄主岩石、矿物结构、矿物粒度及共(伴)生矿物等因素对绢云母谱学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从契尔马克替换效应角度出发,分析对比了5种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近矿端绢云母波长变化。虽然将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有效地应用于矿产勘查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作者相信,应用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矿产勘查依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毛星星彭惠娟张云龙周琪王天瑞覃恩
关键词:地质学绢云母矿产勘查
云南普洱市大平掌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云南普洱市大平掌铜矿属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其成矿地质体为火山机构、及火山岩-次火山岩建造;成矿构造为火山喷发带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体接触面;成矿结构面是火山岩与火山沉积岩界面;矿体具“上层下脉”的双层结构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为铜-铅-锌-金-银矿物组合,矿化及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通过研究其成矿作用特征,认为大平掌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寻找隐伏矿的潜力。
张云龙沈辉李维忠张国恩
云南维西县巴丁吉格铜矿成矿规律
2016年
巴丁吉格铜矿矿体呈层状、脉状主要沿矿区中一组次级断裂带分布,同时矿体的就位,又受地层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不同岩性转换界面—砂质泥岩与灰岩转换界面的控制,为热液砂岩型铜矿。
张云龙李昊李维忠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
云南腾冲县小龙河锡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
2016年
小龙河锡矿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燕山晚期的花岗岩浆侵入及不断演化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随后的构造作用在岩体顶部形成的张剪节理,为矿质沉淀提供了空间场所。主要属气化-高温热液云英岩型锡矿床。
李昊张云龙赵梓涵
滇西大平掌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被引量:3
2019年
大平掌铜矿位于滇西澜沧江火山岩带的中南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纪-石炭纪的一套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中,矿体具明显的“上层下脉”双层结构特征,即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细脉-浸染状矿体。矿床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特征矿床。矿石的金属矿物为铜-铅-锌-金-银矿物组合为主,矿化及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沿矿区北西向控岩控矿构造带南北两端及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郜周全张云龙张桂银付奉甜
关键词:找矿前景大平掌
云南维西县阿夺底锑多金属矿成因及找矿前景被引量:1
2015年
阿夺底锑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的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沿区域性深大断裂侵入,富含锑铜银的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
陈希张艺瀚张云龙杨涛
关键词:构造控矿
云南思茅盆地大平掌铜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被引量:1
2023年
大平掌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为系统地对比研究矿区16号勘探线新发现两类金矿体,即V1块状硫化物矿体中顺层产出的层状金矿体、穿层断裂带中的网脉状金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类型,探讨金的沉淀机制。文章基于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金矿体矿石中可见金为金的独立矿物(银金矿、碲金矿、碲金银矿),以裂隙金形式赋存,层状金矿体矿石中还可见晶隙金;热液型黄铁矿是两类金矿体矿石的主要载金矿物,其中“不可见金”均以固溶体金(Au+)为主,存在极少数的纳米金(Au0)。两类金矿体金的成矿均受后期东西向断裂带影响,为后期具有较高碲逸度的成矿热液充填成矿提供有利空间,金的独立矿物颗粒细小且分布不均,是由流体的沸腾和混合作用以及不平衡、不稳定的流体体系造成;两类金矿体中固溶体金(Au+)均由Au+占据黄铁矿晶格空位或缺陷等畸变形成。
纪璇刘书生吴松洋罗泽雄张云龙王冠杨永飞冷秋锋王坤阳
关键词:电子探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