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作品数:9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真实世界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观察真实世界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就诊的226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或小续命汤加减)治疗2周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评分(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I)并进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药益气活血法可改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而影响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合并疾病数量、基线MRS评分和BI评分。合并高血压影响NIHSS评分疗效,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对MRS评分疗效无影响。结论 患者年龄、合并疾病数量、基线MRS评分、基线BI评分是影响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疗效的因素。 张家成 王鹏 李翔宇 王佳琦 李彩娣 黄幸 孙静 李庆彬 常静玲关键词: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法 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中医治疗进展论述 被引量:2 2018年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尽管临床医学技术得到极大提高,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但仍有70%~8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给其生活造成极大困扰。10%左右脑卒中存活者为重度残疾,其生活上将完全依赖他人,从而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压力和负担。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有巴氯芬、地西泮等,同时辅以运动辅助治疗等,西医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只能间接改善患者运动的灵活性,却难以直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致患者难以耐受而降低疗效。中医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少及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研究为探讨中医治疗应用于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中情况,特对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孙静 汪歆宁 张家成 董宝杰关键词:脑卒中 下肢肌张力增高 中医 董荣芬临床运用五苓散之验案举隅 2022年 董荣芬主任善用经方治疗脑血管病及脾胃病,五苓散为常用经方。五苓散证病机是三焦不利,水滑苔是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三焦不利、气化失司,均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的情况出现,均可能出现水滑苔。故董老提出,水滑苔患者皆可使用五苓散这一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姚玉玺 董荣芬 孙静 熊航关键词:五苓散 四味宁舒散外敷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30例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四味宁舒散外敷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符合入组条件患者随机分至巴氯芬治疗组及四味宁舒散外敷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第30天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估患者患肢肌张力增高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法测定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四味宁舒散外敷治疗及口服巴氯芬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Ashworth评分,同时可逐步改善患者Fugl-Meyer法评分及Barhtel评分。结论:四味宁舒散外敷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孙静 张龙生 汪歆宁 时磊 董宝杰 范庆菁 齐宝云 陈玉娇关键词:外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证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LASSO回归变量筛选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下简称为“LASSO-Logistic方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风痰证的临床预测模型,为研究该病种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六区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3例AIS患者,依据证候判断标准分为风痰组和非风痰组,利用LASSO-Logistic方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AIS患者风痰证的临床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进行1000次重抽样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系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得到16个变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生活评分、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FI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风痰证预测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利用上述6个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中各参数的系数分别为:性别(β=0.518)、年龄(β=-0.02)、生活评分(β=0.015)、合并高脂血症(β=1.42)、FIB(β=-0.199)和WBC(β=0.4);(3)模型评价方面,该模型的C-index为0.712(95%CI[0.680,0.74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本模型校准度良好(P>0.05);(4)DCA曲线显示,当阈值率>3%以及<93%时该模型对AIS风痰证进行预测可临床获益。结论本研究结合性别、年龄、生活评分、合并高脂血症、FIB、WBC共6种独立影响因素,初步构建AIS患者风痰证的临床预测模型。 张家成 孙静 张海林 龙为 朱怡沫 曹云 常静玲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证候 列线图 不同温度四味宁舒散热敷治疗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的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四味宁舒散采用不同温度热敷治疗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时四味宁舒散热敷温度不同将60例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分组为30~35℃热敷组(低温组)及40~45℃热敷组(高温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巴氯芬片口服,第1—3天5 mg/次,3次/d;第4天之后10mg/次,3次/d;均于餐后30 min服用。2组均治疗28 d。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患者上下肢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8 d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温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低温组(P<0.05)。结论于40~45℃下采用四味宁舒散热敷治疗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症状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孙静 时磊 张家成 汪歆宁 陈玉娇 董宝杰 姚玉玺关键词:热敷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2020年 帕金森病(P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进行性疾病。PD脑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是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所致。PD的主要特点是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静止性震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左旋多巴是治疗PD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长期服用疗效会逐渐降低。通过对PD治疗及中医辨证防治的研究发现,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孙静 熊航 姚玉玺关键词:帕金森病 多巴胺 中医药 四味宁舒散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通过四味宁舒散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的住院康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四味宁舒组、巴氯芬组和安慰剂组,四味宁舒组、安慰剂组分别给予中药离子导入四味宁舒散、中药安慰剂治疗,巴氯芬组予口服巴氯芬治疗;三组均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的每周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四味宁舒散组和巴氯芬组在MAS、FMA和MBI评分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这两组在MAS评分方面,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而在FMA和BMI评分方面,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另外,四味宁舒散组与安慰剂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巴氯芬组则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分别为明显乏力和腹泻。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四味宁舒散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患肢肌张力增高,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且患者可耐受性高。 姚玉玺 熊航 董荣芬 孙静 郭宇关键词:中药离子导入 脑卒中 《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 报道《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学习苦酒汤治疗咽部溃疡的适应证候以及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例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的诊疗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著作阅读的方式,从苦酒汤方证、煎服法及相关现代研究方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苦酒汤多用于治疗少阴虚火灼咽所致咽痛、溃疡、失音。其中可以醋可代苦酒,用以解毒敛疮,鸡子白止痛润咽,半夏豁痰开痹。煎服法上多改良仲景之法,通过后下鸡子白的方法存其凉润之性。在临床上,苦酒汤可应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失音、喉源性咳嗽、梅核气以及放疗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结论 苦酒汤对治疗咽部溃疡等咽部疾病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但其药物选用、煎服法考证及改良、机制探索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姚钰宁 张龙生 孙静 曹克刚关键词:伤寒论 苦酒汤 煎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