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拉

作品数:21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佛教
  • 6篇藏传
  • 6篇藏传佛教
  • 5篇宗教
  • 5篇藏族
  • 3篇信仰
  • 3篇文化
  • 2篇神山崇拜
  • 2篇宁玛派
  • 2篇宗教信仰
  • 2篇互动关系
  • 2篇汉藏佛教
  • 2篇翻译
  • 2篇佛教信仰
  • 2篇藏传佛教信仰
  • 1篇道次第
  • 1篇修道
  • 1篇移民
  • 1篇移民安置
  • 1篇移民安置区

机构

  • 20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0篇周拉
  • 3篇完麻加
  • 2篇孙悟湖
  • 1篇班班多杰
  • 1篇夏吾交巴
  • 1篇扎洛
  • 1篇索次

传媒

  • 3篇西藏研究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法音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藏学
  • 1篇中国藏学(藏...
  • 1篇民族翻译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玛派密咒师的起源与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信众受邀时为民众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依据史料和田野调查,宁玛派密咒师跨越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时期,最初是以占卜打卦的形式出现的神职人员,后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变迁,在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完麻加周拉
关键词:宁玛派
从“顿渐之争”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及发展趋向被引量:2
2007年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周拉
关键词:禅宗
莲花戒缘起思想研究——从莲花戒《<稻杆经>疏》谈起
2020年
公元8世纪后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将寂护论师迎请至吐蕃,使其传播瑜伽行中观自续派思想。之后,寂护徒弟莲花戒论师来到吐蕃参与吐蕃僧诤,著有《修习次第论》《中观光明论》《<中观庄严论>释难》《<摄真实论>释难》等论典,传播中观及因明思想。文章以莲花戒《<稻杆经>疏》内容为主要依据,梳理了“缘起”思想在吐蕃的初传情况,分析了莲花戒的缘起思想及其对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
周拉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
2016年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度,让他学习印度佛教。毗卢遮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到桑耶寺,并弘扬佛教,尤其是花费所有精力翻译和传授佛法。但是,由于吐蕃大臣和显教大师、苯教徒等的反对和诬陷,毗卢遮那被流放到嘉绒地区。
完麻加周拉
关键词:嘉绒流放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修殿的存在形式探析
2017年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
完麻加周拉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宁玛派藏传佛教寺院宗教行为审美观
藏传佛教修道次第之起源研究-论莲花戒名著《修习次第论》
周拉
关键词:佛教喇嘛宗修道
从“顿渐之诤”看当今汉藏佛教交流
纵观历史,汉、藏佛教交流史,"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史上规模很大、影响很深刻的一次交流,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藏佛教对话。"顿渐之诤"的影响极为深远,至今很多人对汉藏佛教的认识仍停留在"顿渐之
周拉
文献传递
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中国化之历史考察被引量:2
2023年
文章从宗教“本土化”“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对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提出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经过3个历史发展阶段。公元8世纪末,莲花戒撰写的《修习次第论》三篇作为吐蕃佛教“道次第”理论的雏形,开创了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之先河;公元10—13世纪,阿底峡《菩提道灯论》进一步完善了“道次第”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博多瓦、卓垅巴等噶当派学者关于“道次第”的学说,推进了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本土化进程;公元15世纪,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问世,标志着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体系构建臻至完善。由此可见,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创新,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从语言表述、思维方式、隐喻修辞、理论特色等方面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体系,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和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周拉
关键词:《菩提道次第广论》
莲花戒与摩诃衍的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三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诀》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顿渐"两派在思想教义及修持方法方面的差异。
周拉
近年来藏族宗教生活中出现的若干新现象
受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的资助,"藏传佛教与藏民族之关系研究"课题组(班班多杰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等单位15位学者参加)于2006年夏天分别赴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
班班多杰扎洛周拉孙悟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