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花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疟疾、消炎杀菌、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市场。随着市场对青蒿素类药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及野生黄花蒿的逐渐匮乏,如何获得优质高产的黄花蒿品种、提高人工栽培黄花蒿的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对黄花蒿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其生物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因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为黄花蒿的人工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曾富兰曾燕红吴洁敏黄京华仇惠君韦鹏霄
- 关键词:黄花蒿青蒿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影响因素
- 不同基质及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育苗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筛选出适宜黄花蒿幼苗生长的理想基质,比较了6种不同基质以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基质中,泥炭∶河沙=1∶2基质中的黄花蒿种子最早出现萌芽及第1片真叶,发芽率、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和菌根侵染率均最高,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后促进效果更显著。泥炭与河沙按1∶2比例混合的基质可作为培育黄花蒿菌根化苗的理想基质。
- 曾燕红韦周泽曾富兰钟永弟梁琳吴洁敏王勇黄京华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黄花蒿基质幼苗生长菌根侵染率
-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根系形态变化及变化的生理机制
-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后,会引起植物根系形态发生改变,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o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药用植物黄花蒿(A...
- 曾富兰曾燕红吴洁敏黄京华韦鹏霄董登峰
- 两种缓释肥在新植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进一步探讨甘蔗高糖高产的栽培模式,减少劳动力支出,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甘蔗种植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对甘蔗的施肥技术进行研究。试验选用甘蔗品种桂糖97-69为供试材料,金正大缓释肥、久田缓释肥、福利龙复合肥3种肥料为供试肥料。试验设全生育期不同施肥次数的2个水平分别为:一次施肥,二次施肥。试验设不同肥料种类和不同施肥方法两因子6个不同处理组合,用A1B1、A2B1、A3B1、A1B2、A2B2、A3B2表示。结果表明,甘蔗的分蘖率二次施肥比一次施肥下降55.2%;蔗茎产量方面,二次施肥比一次施肥增产660 kg/667m^2,差异显著;在施肥种类和施肥次数互作方面,施用复合肥使得蔗茎产量、甘蔗含糖量等多项指标均排在前列,综合性状较好;在经济效益方面,总体上二次施肥比一次施肥高。
- 吴洁敏吴静妮陆国盈韩世健黄京华
- 关键词:甘蔗缓释肥料施肥技术
- 不同施肥水平对3个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探讨福农39号、粤糖60号和柳城05-136等甘蔗新品种的适宜施肥水平,以当前的施肥水平为基础,采用裂区区组田间设计,对每个品种设置低、中、高、极高肥4个施肥水平进行了1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的萌芽出苗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率、蔗茎伸长速率和茎径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提高施肥水平对新植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的提高无明显作用,甚至有所降低;宿根蔗的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新植蔗宜采用低肥(N 27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270 kg/hm^2)方案,宿根蔗宜采用极高肥(N 540 kg/hm^2、P_2O_5 270 kg/hm^2、K_2O 540 kg/hm^2)方案。
- 吴静妮吴洁敏杨业彬韦海霞陆国盈韩世健裴铁雄
- 关键词:甘蔗施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