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1篇弹力布
  • 1篇电刺激
  • 1篇胸骨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疾病
  • 1篇治疗产后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变
  • 1篇生物反馈

机构

  • 6篇南京市妇幼保...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吴晓丽
  • 1篇马凤英
  • 1篇卞义华
  • 1篇杨莉
  • 1篇胡静熠
  • 1篇吴瑛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复发性流产夫妇相关病因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的夫妇相关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就诊的272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自然流产2次213对,自然流产>2次59对,检查女方妇科超声、阴道分泌物培养、内分泌、自身抗体、外周血免疫功能;男方检查精子活力、精子DNA碎片。结果①272对夫妇,女方内分泌异常145例,占比最高,为53.31%,其次为女方同种免疫紊乱93例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74例,分别占34.19%、27.21%,占比最少的为生殖道感染59例(21.69%)、男方精液异常44例(16.18%)、女方生殖系统解剖异常26例(9.56%)、染色体异常22例(8.09%)。②自然流产>2次的女性自身免疫异常和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大于自然流产2次的女性,然而,男方精液异常自然流产>2次者明显低于自然流产2次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P=0.009)。结论复发性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女性内分泌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紊乱;自然流产>2次患者自然流产与自然流产2次者相比,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染色体核型异常相关性增加,而与男方精液异常相关性较小。
卞义华吴晓丽马凤英顾莉萍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夫妇病因免疫功能
一种胸骨下角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胸骨下角测量装置,涉及医学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一端阻尼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设有角度测量组件用以测量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所述...
吴晓丽 张雨晴
南京市10691例妇女宫颈疾病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宫颈病变发生情况并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妇女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检测技术、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及阴道镜检查的方法对2012年1-8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女病普查共1069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情况及与各致病因素的关系。结果普查发现TCT结果异常278例,并通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5例,CINⅡ16例,CINⅢ5例,30~49岁育龄女性为高发人群,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16感染率最高(20.12%)。结论三阶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筛查妇女宫颈疾病并提高早期诊断率,其发病情况与年龄及HPV感染有关。
吴瑛杨莉胡静熠吴晓丽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液基细胞学
耦合剂容器
本申请公开一种耦合剂容器,涉及耦合剂容器技术领域,包括瓶体,设置在瓶体底端的加热部,加热部内设有容腔与瓶体内部贯通,加热部底端设有出料,加热部外侧面设有多个内陷至容腔内的型腔,所述型腔用以收纳加热组件。通过将加热部设置在...
吴晓丽 张雨晴 杨彬冰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获益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5周,并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水平,疗效确切。
田甜吴晓丽唐剑娇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训练盆底肌力
一种用于盆底肌功能评估过程中的床上移动隔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盆底肌功能评估过程中的床上移动隔帘,床上移动隔帘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扣,底板上方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上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下设有对称分布的升降柱和第一卷帘,第一卷...
吴晓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