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巧荣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转型
  • 1篇少数民族诗歌
  • 1篇身份
  • 1篇诗歌
  • 1篇全球本土化
  • 1篇文学
  • 1篇现代性特征
  • 1篇历史主体
  • 1篇民族诗歌
  • 1篇后民族主义
  • 1篇本土
  • 1篇本土化
  • 1篇病象
  • 1篇藏族文学

机构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李长中
  • 2篇刘巧荣

传媒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阿来研究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后民族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新的历史主体与其叙事转型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一种福柯意义上的被表述话语,“藏族文学”甫一纳入当代中国文学生产机制就以其具有的“原生态的”“地球第三极文化”的巨大魅力且与“全球本土化”的想象优势相叠加而与其他民族文学保持着持久性张力,这种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藏族文学的本土现代性特征,也呈现出中国多民族文学现代性的“多幅面孔”或多元性形态。“这些不同的经验,影响到现代性的不断互动、对任何单一的社会和文明的冲突、不断构成的共同参照点以变化不定的多种方式得以成形”,也间接证实了詹姆逊所谓“单一的现代性”的虚妄与紧张。
李长中刘巧荣
关键词:藏族文学后民族主义叙事转型历史主体全球本土化现代性特征
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如何发明传统
2016年
民族传统文化是族群成员的精神依托和用以区别于他族的本质所在。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消融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危险。为了继续使传统文化有效存续及发挥其身份确认的功能,少数民族诗人发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来重新"发明传统",才能确认其文化和民族身份。在这里,作为"特定文化持有者"的少数民族诗人,为何要"发明传统"、这些"传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以及存在的病象等问题,亟需予以探讨。
刘巧荣李长中
关键词:民族诗歌身份病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