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的La_(1-x)Ba_xMnO_3(0≤x≤0.5),利用X射线衍射、四探针电阻测量仪、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Ba^(2+)掺杂对镧锰氧化物晶体结构、电阻率、红外发射率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Ba^(2+)掺杂浓度比较低时,掺杂的元素几乎不改变镧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当掺杂浓度增加时,晶格畸变开始增大;样品红外发射率随Ba^(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缓慢增加,与电阻率的变化保持一致;Ba^(2+)离子可以对样品在2~18 GHz微波吸收性能进行调控,当掺杂浓度x=0.3时,样品的吸收效果最佳;在频率为10.8 GHz时,最低反射率为-32 d B;掺杂合适元素的镧锰氧化物材料有可能应用在红外/雷达兼容隐身领域。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后续热处理制备了尖晶石型Li_(0.35)Zn_(0.3)Fe_(2.35)O_4微纳米纤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700,800,900,1000℃)对产物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了纤维状产物的吸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i_(0.35)Zn_(0.3)Fe_(2.35)O_4在700℃及以上温度煅烧后可生成单一尖晶石结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产物依次呈现出微纳米纤维状、三维网络状、竹节状和颗粒状的微观形貌.随着匹配厚度增加,微纳米纤维状Li_(0.35)Zn_(0.3)Fe_(2.35)O_4的最低反射率向低频移动,在8 GHz以下的最佳匹配厚度为6 mm,在此厚度下吸波性能优良,最低反射率为-26 d B,对应的吸收频率为5.0 GHz,低于-10 d B的吸收频带为4.0~8.0 GHz,带宽为4 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