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剑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亚低温
  • 2篇胰肾
  • 2篇胰肾联合移植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肾联合移植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供体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肝缺血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肝移植

机构

  • 6篇昆明市第一人...
  • 3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6篇张升宁
  • 6篇李来邦
  • 6篇刘剑
  • 5篇李立
  • 3篇冉江华
  • 3篇刘静
  • 3篇李肖山
  • 3篇高扬
  • 2篇赵永恒
  • 2篇高杨
  • 2篇王晓川
  • 2篇任刚
  • 2篇李望
  • 2篇陈永林
  • 1篇李立
  • 1篇王晓川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胰肾联合移植供体修整技巧浅谈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过程中供体修整中的多个细节技术,重视这些细节技术可以更加有利于供体修整的成功,从而更加有利于受体移植的顺利和术后并发症的尽量减少,术后更加有利于受体的恢复,最终有利于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和受体生活质...
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赵永恒李肖山张熙冰高杨李来邦刘剑
亚低温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是制约肝脏外科手术的瓶颈,如何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亚低温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ERK通路阻断剂组,每组10只,均于缺血前30 min给予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ERK通路阻断剂干预。肝缺血再灌注12 h后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肝缺血再灌注12 h后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术后7 d收集大鼠肝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亚低温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 <0.05),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血清中3种酶活性低于亚低温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P <0.05);②ELISA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亚低温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 <0.05),丙二醛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 <0.05);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高于亚低温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P <0.05),而丙二醛水平低于亚低温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P <0.05);③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亚低温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亚低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组织中p-ERK1/2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各组中ERK1/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
刘剑李立王晓川张升宁李来邦莽源祎高扬陈永林任刚李望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亚低温肝细胞凋亡干细胞再灌注损伤间质干细胞移植
胰肾联合移植若干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胰肾联合移植过程中取得成功的若干技术,这些技术的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术后并发症尽量减少及其尽量的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李立刘静冉江华张升宁赵永恒李来邦刘剑李肖山张熙冰高扬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模型,分析术后24 h内大鼠死亡的原因,并探索改进方法。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制作大鼠OLT模型300只,记录OLT手术各阶段所用的时间及大鼠术后的生存时间。按生存时间将大鼠进行分组:术中死亡组、〈6 h组、6-24 h组及〉24 h组。比较4组大鼠OLT中各手术阶段的时间,并分析术后大鼠生存时间短于24 h的原因,以探索改进策略。结果300只大鼠OLT模型中,于术中死亡37只,占12.33%;术后6 h内死亡51只,占17.00%;术后6-24 h内死亡76只,占25.33%;术后24 h时仍存活136只,占45.34%。〈6 h组大鼠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术中失血过多、术后出血及血管栓塞,分别占27.45%(14/51)、27.45%(14/51)及15.69%(8/51);6-24 h组大鼠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血管狭窄、术后出血及肺水肿,分别占27.63%(21/76)、21.05%(16/76)及19.74%(15/76)。4组大鼠的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均不同或不全相同(P〈0.05),术中死亡组的冷缺血时间长于其余3组(P〈0.05),且〉24 h组的冷缺血时间短于〈6组和6-24组(P〈0.05);术中死亡组的无肝期长于其余3组(P〈0.05)。结论导致OLT早期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无肝期及冷缺血时间过长、术中及术后出血、血管栓塞、血管狭窄及肺水肿均是关键因素,对于引起上述原因操作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大鼠OLT的建模成功率及质量。
刘剑李立张升宁李来邦王晓川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
DBD供体获取新方法经验浅谈
目的 探讨DBD供体在灌注之前进行各个器官热血正常循环下的正常手术游离,以尽量减少供体修整时间,减少供体的冷缺血时间,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器官移植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期有利于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方法 我中心于2015年开...
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李肖山张熙冰高杨李来邦刘剑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
刘剑李立王晓川张升宁李来邦莽源祎高扬陈永林任刚李望
关键词:肝疾病再灌注损伤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