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萌
作品数:
1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更多>>
合作作者
赵亚军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麦慧娟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王昌燧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杨益民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罗武干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1篇
饮食文化
1篇
脂肪酸
1篇
食文化
1篇
碳同位素
1篇
同位素
1篇
稳定碳同位素
1篇
晋墓
1篇
铜
机构
1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甘肃省文物考...
1篇
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1篇
罗武干
1篇
杨益民
1篇
王昌燧
1篇
任萌
1篇
麦慧娟
1篇
赵亚军
传媒
1篇
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1篇
201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铜甑釜残留物的脂质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残留物分析可为器物用途提供直接证据。铜甗是古代重要的炊具之一,其用途在文献上有较多记载,但残留物分析甚少。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M5出土铜甑釜(分体甗)下半部分的釜内存有一些白色膏状残留物,为了解其生物来源和该器物的功能,本工作利用红外光谱、脂质分析及单体脂肪酸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白色膏状残留物应为反刍动物油脂,推测是蒸制铜甑中的牛肉或羊肉时渗流下来而成,这为该釜甑组合作为炊蒸器用于加工肉食提供了有力证据。鉴于墓M5具有浓郁的游牧文化风格,而铜甗是典型的中原汉人炊具,这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任萌
罗武干
赵亚军
麦慧娟
饶慧芸
杨益民
王昌燧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