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吉佐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新中国
  • 1篇演进
  • 1篇治国
  • 1篇治国理政
  • 1篇中共
  • 1篇儒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发展
  • 1篇主义
  • 1篇自由化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态度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史...
  • 1篇孔子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篇付吉佐
  • 1篇杨凤城

传媒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研究(1949-1966)——基于对《历史研究》的考察被引量:3
2020年
新中国“前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初步繁荣、“史学革命”的实践受挫、“阶级分析”的僵化困顿三个发展阶段。作为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最权威刊物,《历史研究》见证了这一历程。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评价,关涉到当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因此,不能作简单的是非、成败评判,而应挖掘更多微观史料,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认识,同时摒弃所谓“教条化”“政治化”的标签概括,区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影射史学的不同性质,科学认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杨凤城付吉佐
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二年中共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整被引量:2
2021年
1978至1992年,是中国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尤其在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文革"结束后,中共首先加强对典籍文物等传统文化物态载体的保护;继而以"半介入"方式关注学界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后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形势下,突出传统文化的民族属性和意义。这个转变,实质是中共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这个认识转变尤其是对文化"民族"属性的发现和强调,为此后中共对待传统文化确立了基本认识路径。而影响这个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该时期面临的反封建与反自由化的双重历史任务。
付吉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孔子认识的变化与演进被引量:5
2021年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先调整过于机械的阶级认知标准和否定孔子的态度;随后在市场经济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突出其"民族"属性及对国情和社会制度选择的深层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高度,给予孔子及其思想高度而科学的评价,并运用于治国理政。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孔子的认识,实质是思考和解决孔子及其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形态如何融入、适应现代国家社会的问题。
杨凤城付吉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孔子儒学治国理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