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月玲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厌氧
  • 2篇厌氧消化
  • 2篇脱水污泥
  • 2篇污泥
  • 1篇厌氧消化工艺
  • 1篇有机生活垃圾
  • 1篇生活垃圾
  • 1篇生物制气
  • 1篇硫化氢
  • 1篇垃圾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董滨
  • 2篇戴晓虎
  • 2篇丁月玲
  • 1篇戴翎翎
  • 1篇张焕焕
  • 1篇严寒
  • 1篇何进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净水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游离氨调控对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中,过高的游离氨(free ammonia nitrogen,FAN)浓度被认为是影响其产气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降低pH和提高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浓度两种方法,考察了进料含固率为15%的中温半连续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反应器在这两种游离氨调控措施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随着TAN的提高,FAN从(400±174)mg·L^(-1)提升至(526±25)mg·L^(-1),日产沼气量从(11.9±0.3)L·d-1降低到(10.3±0.2)L·d-1,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降解率降低了33.7%;同时,当通过降低pH使得FAN从(330±99)mg·L^(-1)下降至(47±13)mg·L^(-1)时,日沼气产量也从(14.4±1.1)L·d-1下降到(10.8±0.3)L·d-1,VS降解率降低了26.9%,系统性能并没有随着FAN的下降而提升.随着pH调控的停止,游离氨浓度逐步回升至300 mg·L^(-1),系统性能也恢复至调控之前的水平,表明pH调控的过程产生了游离氨浓度控制之外的抑制性作用.最后,通过对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分析以及甲烷菌的定量PCR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反应器系统产气性能的变化都伴随着细菌种群结构的明显变化.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中过高的FAN(>500 mg·L^(-1))使得降解蛋白的细菌的主要种群由Tepidimicrobium和Proteiniborus转变为Anaerobranca.而通过降低pH来控制游离氨浓度之后,一些糖类和蛋白质类发酵细菌的活性也受到影响,并导致这些物质水解效率的下降,进而由于产甲烷菌的基质供给量的不足而削弱系统的产气性能.
戴晓虎何进严寒李宁丁月玲董滨戴翎翎
关键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
有机生活垃圾与脱水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工艺的性能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序批式中温(35℃)厌氧消化小试试验,对添加了不同比例脱水污泥(以VS计)的有机生活垃圾协同厌氧消化系统的降解性能与产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当有机生活垃圾与脱水污泥VS比为0.6:0.4时为最优条件,协同厌氧消化系统可获得最短厌氧消化周期(10 d),甲烷产量达到306.3 mL CH_4g^(-1)VS_(add),VS降解率达到68.9%,此时沼气相中H_2S含量可降低为16μL/L,无须脱硫处理即可资源化利用。因此,添加适量脱水污泥的有机生活垃圾协同厌氧消化系统有效地缩短和消除酸化停滞期,获得较优的甲烷产量和VS降解率,并使沼气中的H_2S大幅降低。为改善我国农村地区有机生活垃圾的高效厌氧生物制气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丁月玲张焕焕董滨戴晓虎
关键词:有机生活垃圾脱水污泥生物制气硫化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