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延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宜居
  • 2篇宜居性
  • 2篇农业
  • 1篇新型农业
  • 1篇人力资源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建设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水供给
  • 1篇能源
  • 1篇能源结构
  • 1篇能源结构调整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企业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差异
  • 1篇区域经济发展...

机构

  • 10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高延军
  • 1篇杜威漩

传媒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对外经贸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研究——以7个山区聚落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在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以7个山区聚落为案例,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对聚落宜居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山区聚落宜居性建设主要方向和路径.结果表明,水口村、二道村、北极村宜居性处于一般水平,烧排瑶寨、高坪村、凹子村宜居性有待建设,招素沟村宜居性亟待建设;聚落经济过分依赖传统农业,基础设施差,远离集镇、县城等经济中心,非农产业发展落后,经济落后又造成社会发展滞后,综合因素使得这些聚落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难点区.
高延军
河南省山区县域工业发展现状及引发的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山区县(包括丘陵县和山区县)是河南省县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区,与全国山区县、丘陵县发展落后于平原县整体情况不同,河南省丘陵县、山区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平原县,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均为工业主导模式。但河南单位GRP能耗、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明显高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特别是山区县域工业的资源加工型发展模式,资源粗放利用方式带来的河流污染或大气污染、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挖掘沉陷区治理和移民搬迁等问题,后续环境治理成本过高。由此,寻找和培育替代产业,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高延军
关键词:县域经济
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2年
文章基于2010年—2019年河南省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农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失调过渡到优质协调。
郑希阳袁金放高延军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高技术产业联盟的组织机构创新被引量:1
2009年
从组织机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推进体系主体不明晰,高新区管委会职能定位不明确,高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理想等主要问题。基于中原城市群高技术产业联盟的发展,提出了组织机构的创新模式:成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协调中心,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网络,创新融资机制;推进高新区管委会由"准政府型"管理机构向"服务型"经济组织转变;组建覆盖河南主要高技术产业的河南高新集团公司,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建设高技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高延军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组织机构
小农水供给侧治理模式移植——以日本为例
2017年
小农水供给侧治理模式移植是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先进的小农水供给侧治理经验并将其逐步"内化"于我国小农水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过程。外部环境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环境的相似性使得我国以日本为对象的小农水治理模式移植具有可行性。日本小农水供给侧治理模式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我国以日本为对象的小农水供给侧治理模式移植具有必要性。以日本为对象的小农水供给侧治理模式移植路径是:合理定位政府在小农水供给侧治理中的角色;重建小农水供给侧治理组织平台;建立健全小农水供给侧治理制度保障体系。
杜威漩高延军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2022年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4个指标对2006—2018年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了测算。同时,构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3项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18个省辖市之间经济发展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在空间演变上,18个省辖市整体上可分为四类地区,Ⅰ类只有郑州1个市,Ⅱ类包括洛阳、济源、焦作、许昌4个市,Ⅲ类包括三门峡、南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开封、漯河7个市,Ⅳ类地区包括信阳、濮阳、商丘、鹤壁、驻马店、周口6个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策略、人口素质是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应从培育区域增长极、加大落后地区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4个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郑希阳高延军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
中国山区聚落宜居性地域分异规律评价——基于省份山区背景的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全国895个山区县为基本统计单元,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对我国2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山区聚落的宜居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山区聚落宜居性地带规律显著,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呈明显降低趋势:处于较好水平的只有北京市1个;处于一般水平的省份有11个,其中东部7个省份、中部3个省份、西部1个省份;宜居性有待建设的省份有16个,其中中部5个省份、西部11个省份;东部省份影响宜居的多为环境因素,中部、西部影响宜居的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综合因素。单项因素评价上,山区聚落经济宜居性从东部省份、中部省份到西部省份呈明显降低趋势,东部、中部省份明显好于西部省份;环境宜居性中、西部省份略好于东部省份;社会发展宜居性从东部省份到中、西部省份呈降低趋势,东部省份略好于中、西部省份;基础设施宜居性地带规律不显著。
高延军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建材生产企业M公司的实践被引量:8
2016年
在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待深化、职业生涯管理缺乏激励性与系统性、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重身体轻心理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契约理论、职业锚理论、西方现代激励理论等,以建材企业M公司为例,对其薪酬管理制度创新、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等探索与尝试进行了深入总结与分析,旨在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延军黄洁珣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评价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2014年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三个导向"要求,本文构建了由土地流转、资源配置、信息服务、产业管理"四大组织"构成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评价模型,以河南省18个市为基本单元,对服务组织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进入Ⅰ、Ⅱ类地区的只有3个市(郑州、济源、漯河),其余15个市集中在Ⅲ、Ⅳ、Ⅴ、Ⅵ类地区。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豫西整体水平较高,洛阳、济源、焦作、三门峡都在Ⅱ或Ⅲ类地区;其次为豫中,郑州、漯河分别进入Ⅰ、Ⅱ类地区,但许昌、平顶山均在Ⅴ类地区;再次为豫北,鹤壁进入Ⅲ类地区,新乡、安阳、濮阳却停留在Ⅳ、Ⅴ类地区;然后为豫南,南阳、信阳、驻马店都处于Ⅴ类地区;最后为豫东,商丘、周口均为Ⅵ类地区,开封也只进入Ⅳ类地区。研究表明,河南省应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引导农地规模化流转,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农产品质量数量安全,这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延军
关键词:新型农业
山区聚落能源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
在中国主要山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八个聚落为例,对聚落能源结构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证实,山区聚落以木柴等生物质能源为主,即使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山区聚落也是如此,聚落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聚落...
高延军
关键词:能源结构调整生态建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