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市口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牛膝甾酮介导Notch通路影响成牙骨质细胞成骨效应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牛膝甾酮对成牙骨质细胞OCCM-30成骨效应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牛膝甾酮作用剂量的不同将OCCM-3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mg/L)、牛膝甾酮低剂量组(2.5mg/L)、牛膝甾酮中剂量组(5.0mg/L)、牛膝甾酮高剂量组(10.0mg/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Fluo-3 AM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检测Notch1、DSL、CSL mRNA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Notch1、DSL、CSL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膝甾酮低、中、高剂量组OCCM-30细胞增殖率、钙离子荧光强度、Notch1、DSL、C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OCCM-30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且牛膝甾酮各剂量组OCCM-30细胞增殖率、钙离子荧光强度、Notch1、DSL、C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牛膝甾酮各剂量组OCCM-30细胞凋亡率呈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甾酮可激活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成牙骨质细胞OCCM-30成骨效应。
- 韦敏顾春梅王育新管燕华
- 关键词:NOTCH通路成牙骨质细胞成骨效应
- 减轻米诺环素注入牙周袋内诱发疼痛的护理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经常规机械治疗辅以Nd:YAG激光照射后,何种温度的米诺环素注入牙周袋后对牙龈的刺激疼痛不适感最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10例,依据米诺环素从冰箱内取出后置入室温中的时间随机分为5组:药物取出后即刻注射(T0),2min时注射(T1),4min时注射(T2),6min时注射(T3)分,8min时注射(T4)。每组患者在龈上下洁治术清除牙齿表面的结石后,调节脉冲型Nd:YAG激光仪照射15~30s,清除牙周袋内菌斑及根面玷污层。激光治疗结束后,依据分组的情况,利用特制的药物注射器,通过纤细的针头将米诺环素注射入牙周袋的深部。药物注射5min后,进行注射后的疼痛不适评分(VAS评分)。结果五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药物从冰箱取出后6min注射的患者VAS评分为(2.8±0.3)分,8min注射的患者评分为(2.6±0.4)分,患者的疼痛不适较轻微;与取出后即刻、2min以及4min注射的疼痛不适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常规机械治疗辅以Nd:YAG激光照射后,注入在室温中放置6~8min的米诺环素,患者疼痛不适轻微,并可提高慢性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 汪青风顾春梅邵倩顾铭新
-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米诺环素温度疼痛护理
- 牙种植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对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临床效果的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104例,根据种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牙种植体植入,在缺失的牙槽骨内植入合适的螺纹植入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植入Bio-Oss骨粉覆盖。参照中国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疗效,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量结果、生活质量及术后各时期新生骨厚度、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10 mV、50 mV、100 mV、1000 m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新生骨厚度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新生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新骨形成。
- 顾春梅袁平丽马文杰汪青风
- 关键词:牙种植BIO-OSS骨粉神经功能
- miR-21对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介导Smad7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培养传代,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组、上调组和正常组,前三者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阴性对照(NC inhibitor)、miR-21抑制剂(miR-21 inhibitor)、miR-21模拟物(miR-21 mimics)载体进行转染,正常组仅添加等量无菌蒸馏水。观察各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21、TGF-β_(1)、Smad3、Smad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MYC、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细胞TGF-β_(1)、Smad3、Smad7、CCND1、MYC、E-cadherin、Vimentin、MMP-2蛋白表达及p-Smad3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是否靶向Smad7。结果: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调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上升,下调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侵袭细胞数减少、划痕愈合率下降(均P<0.05);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调组细胞miR-21表达、TGF-β_(1)、Smad3、CCND1、MYC、Vimentin、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Smad7和E-cadherin mRNA和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调组细胞miR-21表达、TGF-β_(1)、Smad3、CCND1、MYC、Vimentin、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Smad7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均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靶向Smad7。结论:miR-21促进口腔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与调节Smad7、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
- 韦敏顾春梅管燕华王育新
- 关键词:口腔癌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