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军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壁材蠕变-回复特性对微胶囊表观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壁材的蠕变-回复特性对微胶囊表观形态的影响。方法:研究相同稠度的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及明胶的壁材糊在应力1,6,10,20 Pa(明胶在500,1000,2 000,5 000 Pa)作用下,各壁材及添加麦芽糊精后的蠕变-回复特性,并利用SEM观察微胶囊表观形态。结果:蠕变-回复曲线符合Burgers模型,拟合度R2>0.91。当蠕变应力为1,6,10 Pa时,羧甲基纤维素的J_(cmax)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阿拉伯胶的J_(cmax)随应力增大而减小;当应力为20 Pa时,J_(c0),J_(c1),J_(cmax)显著增大,μ0及回复率显著降低,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部分弹性结构被破坏;当应力为500,1 000,2 000,5 000 Pa时,明胶蠕变-回复曲线的J_(cmax),J_(c0),J_(c1)随应力增大而增大,且在回复阶段有相应的回复;对各壁材添加麦芽糊精后,蠕变阶段的阿拉伯胶的J_(cmax),J_(c0),J_(c1),r_(c1)降低,μ_0由25.38×10~3Pa·s增到49.06×103Pa·s;回复阶段的J_(r0),J_(r1),r_(r1)明显降低,回复率下降,添加麦芽糊精后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凹陷有所改善;添加麦芽糊精后,羧甲基纤维素的J_(r0),J_(r1),r_(r1)显著升高,回复率由30.01%上升到61.59%,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凹陷更加严重。添加麦芽糊精后,明胶的J_(cmax),J_(c0),J_(c1),r_(c1)显著升高,μ_0由292.86×10~3Pa·s降到64.32×10~3 Pa·s;J_(r0),J_(r1)明显降低,回复率由18.27%降为1.46%,添加麦芽糊精后制备的微胶囊破损率高。结论:明胶能承受的应力线性范围比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宽,且回复率低,形成的微胶囊表面更圆滑,然而添加麦芽糊精后,其弹性结构易被破坏,微胶囊表面破损严重。添加麦芽糊精后,阿拉伯胶的抗形变能力增强,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凹陷明显改善,羧甲基纤维素抗形变能力降低,微胶囊凹陷更严重。
- 谢岩黎邹军军
- 关键词:微胶囊
- 微胶囊物化性质对其与载体混合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微胶囊的物化性质是影响其与载体的混合动态行为的关键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对混合动态行为进行模拟,分析混合过程中微胶囊表观形态、粒径分布、机械力学特性、流动性和容重等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建立描述微胶囊与食品载体混合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
- 邹军军谢岩黎毕宁宁
- 关键词:微胶囊物化性质离散元法
- 蛋白、多糖及亲水胶体的流变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TA Discovery-DHR流变仪,分别研究了相同稠度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羧甲基纤维素(CMC)、阿拉伯胶(AG)、变性淀粉(MS)及明胶(GEL)5种高分子材料的表观黏度、动态模量及蠕变-回复特性.研究表明:5种高分子材料均呈假塑性流体特征,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降低,其表观黏度关系为SPI
- 邹军军谢岩黎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黏度动态模量
- 壁材对微胶囊物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以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明胶、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壁材,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变性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和明胶的产率和效率相对较高。变性淀粉所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和明胶所制备的微胶囊的表面都出现明显的凹陷;羧甲基纤维素所制备的微胶囊的表面呈现褶皱。变性淀粉微胶囊,阿拉伯胶微胶囊,大豆分离蛋白微胶囊,明胶微胶囊,羧甲基纤维素微胶囊的体积平均粒径D(4,3)分别为38.31、37.78、35.00、30.68、21.80μm,且粒径越小,容重越低,壁材是影响微胶囊的物化性质的主要因素。
- 朱晓路谢岩黎邹军军王芬
- 关键词:微胶囊壁材物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