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兰
-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农村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比较、规律及政策启示
- 2023年
- 农村经济转型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基于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数据,从农业转型和农村劳动力转型两个维度剖析不同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阶段特征,并以农村减贫为例考察其转型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村经济转型的类型学研究,揭示农村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速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制度革新、市场改革、技术应用、土地规模化和城市化等因素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且农村经济转型速度越快,减贫效果越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快农业转型速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型速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与农村经济转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邱海兰邓涵韵廖文梅
- 关键词:农村经济转型
-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助于农民创业吗?被引量:2
- 2022年
-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渠道。利用1062份农民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其创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其创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结论仍然可靠,尤其对45岁及以下的农民学员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能够促进农地转入,降低亲友间借贷的难度,破解土地要素与资金要素的约束,进而推动其创业。基于此,建议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积极作用,为有能力且创业意愿高的农民学员提供创业指导;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信息库,发挥农民学员的头雁作用;完善创业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体系,降低农民创业的土地和资金约束;优化创业环境,建立人才服务产业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 乔金笛邱海兰廖文梅王佳伟
- 关键词:农民创业
- 公路建设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林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江西省11个地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对数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公路建设与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路里程数每增加1%,林业产值增加0.84%,林地面积增加1.28%。公路建设不仅能够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使生态效益增加。因此,对江西省而言,应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建设质量,促进林业发展。
- 邱海兰秦克清廖文梅
- 关键词:公路建设面板数据
- 互联网使用、非农就业与林区农户返贫风险被引量:6
- 2022年
- 迈入稳定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风险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林区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林区农户返贫风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日消费标准1.9美元和3.1美元贫困线下,其影响效应分别为-2.234和-2.483;(2)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林区农户非农就业,降低其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在1.9美元和3.1美元贫困线下,其中介效应分别为20.47%和44.76%,表明非农就业在互联网防治返贫风险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随着贫困线提高,其中介作用更加明显;(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林区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在返贫风险程度、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地区分布上具有异质性,对于中低返贫风险、受教育程度高及中西部地区的林区农户而言,互联网使用对其返贫风险的负向作用更加明显。受益于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正逐渐影响着农户生产、生活行为,并对农户返贫风险防治产生积极作用。但互联网使用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导致“数字红利”存在分享不均的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返贫风险防治作用,深入拓展林区农户的非农就业渠道,加快弥合乡村群体间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既要信息“赋权”,又要信息“强能”,才能实现弱势群体的信息“增收”,防止返贫风险发生。
- 邱海兰廖文梅袁若兰
-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林区非农就业
- 江西省公路建设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学者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发展的关系方面研究不足.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江西省11个地市2004-2014年的面...
- 邱海兰张广来廖文梅
- 关键词:林业经济公路建设生态效益
- 数字技术使用降低了农户返贫风险吗?——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数字技术使用如何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和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概率单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识别出农户返贫风险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返贫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99和-1.25,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2)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使用通过增加农户社会资本,降低其返贫风险,在1.90美元和3.10美元贫困线下,其中介效应为16.36%和20.45%,表明社会资本在数字技术使用降低农户返贫风险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在户主年龄、户主性别和地区分布上具有异质性;对于非老年、男性及东部地区农户而言,数字技术使用对其返贫风险的负向作用更明显。基于信息贫困理论,文章构建了“数字技术使用-社会资本-农户返贫风险”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预期的返贫风险法测度农户返贫风险,丰富了数字技术减贫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路径。文章建议,应健全数字技术防治返贫风险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户社会资本培育,优化数字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数字红利”的共享性和公平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邱海兰唐文艺黄玥廖文梅
-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户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逻辑理路与路径选择
- 2023年
-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破解农村问题的关键举措便是振兴乡村人才。农业高校作为农科专业人才培育的集聚地,不仅具有相关教育资源的特色优势,也相应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农业人才的责任。但是农业高校在培养农业人才过程中面临着招生数量减少、培养模式固化、通识教育普及率低、院校经费不足等瓶颈,应当厘清农业高校人才培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目标逻辑、价值逻辑,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教育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增加院校经费投入等路径,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为农服务的新型人才,切实回应乡村振兴的人才多样化需求。
- 邱海兰邱海兰
- 关键词:农业高校
- 林区扶贫绩效评价:来自赣州市15个林业县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厘清现有的扶贫政策对林区的减贫效果,探索扶贫政策在林区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实施的效果差异,利用2008~2014年赣南林区15个林业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林区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在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方面的差异变化,再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计量回归模型,探究影响林区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在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存在差异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在2008~2014年期间,赣州林区贫困县的人均GDP增长量仅为非贫困县的60.73%,造成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消费额;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为非贫困县的126.85%,造成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农村从业人员数。政府扶贫工作对林区贫困县农户减贫效果比较明显,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政府应提高对贫困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引导贫困县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地方消费。
- 邱海兰廖文梅张广来
- 关键词:扶贫面板数据
- 共同富裕背景下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两期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回流通过促进创业对农民福祉产生积极作用;社会网络则强化了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对福祉水平处于下50%分位数、中西部地区以及转出土地的农民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开放村庄,疏通劳动力“城-乡”流动渠道;优化环境,激励回流劳动力开展包容性创业;搭建平台,健全回流劳动力的社会网络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回流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优势,并与本地资源禀赋有效对接,是保障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选项。
- 罗明忠岳凤姣邱海兰
- 关键词:劳动力回流共同富裕创业社会网络
- 数字技术使用、风险偏好与农户创业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 2023年
-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培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农户创业。
- 陈超廖文梅李祥邱海兰
- 关键词:风险偏好农户创业数字乡村PROBIT模型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