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雪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雅罗鱼
  • 4篇瓦氏雅罗鱼
  • 2篇色谱
  • 2篇碳酸盐碱度
  • 2篇麝香
  • 2篇碱度
  • 2篇NAHCO3
  • 1篇选育
  • 1篇血氨
  • 1篇血液
  • 1篇药材
  • 1篇药材鉴定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鳃组织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分析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生理适应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赵雪飞
  • 5篇梁利群
  • 4篇张立民
  • 4篇常玉梅
  • 4篇孙博
  • 1篇张晶钰
  • 1篇金煜

传媒

  • 2篇水产学杂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肾和肠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3的对照组(CA 0)、以5 mmol/d的速度缓慢提升至NaHCO3碱度30 mmol(CA 30)和50 mmol(CA 50)后维持各碱度22d,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肾和肠组织结构的差异及肠内容物pH的变化,以阐明肾和肠组织在瓦氏雅罗鱼耐中、高碱度过程中的作用。显微结构显示,(CA 0)对照组碱水与淡水雅罗鱼的肾脏较为饱满,毛细血管发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完整;随着碱度升高,两种实验鱼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明显皱缩,其中碱水种在CA 50时收缩程度更为明显。正常条件下,两种雅罗鱼的肠道完整,纹状缘发达,肠粘膜褶皱呈纵向“Z”字形。从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逐渐降低,纵肌变薄,环肌变厚,前肠和中肠可见杯状细胞;随着碱度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中肠,碱水种后肠也出现了少量杯状细胞,而淡水种后肠则未见杯状细胞。两种雅罗鱼前肠、中肠、后肠pH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碱水与淡水雅罗鱼在碱度胁迫下肾机能降低,尽管碱水种肠杯状细胞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未检测到肠内容物pH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尚不支持肠道参与瓦氏雅罗鱼耐碱过程的渗透压调节。
高珊赵雪飞赵雪飞常玉梅孙博梁利群张立民
关键词:瓦氏雅罗鱼碳酸盐碱度
高碱环境下瓦氏雅罗鱼相关分子及生理适应机制研究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为鲤科鱼类,是东北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与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瓦氏雅罗鱼相比,内蒙古达里湖中生存的碱水型瓦氏雅罗鱼以其对54m M(p H9....
赵雪飞
关键词:瓦氏雅罗鱼
碳酸盐胁迫对瓦氏雅罗鱼血液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是一类对高碳酸盐水环境具有耐受力的鱼类。为明确其在高碱环境下各项生理反应和健康状况,本研究对瓦氏雅罗鱼的两种地理种群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简称碱水雅罗鱼,Alkaline Water,AW)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简称淡水雅罗鱼,Fresh Water,FW)进行2个NaHCO3碱度组(30 mmol/L和50 mmol/L)和1个淡水对照组20 d的碱胁迫实验,通过酶标仪对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尿素氮(BUN)、血氨(Amon)和乳酸脱氢酶(LDH)进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高碳酸盐碱度环境下,碱水、淡水两种瓦氏雅罗鱼的AKP、ACP、BUN和Amon均呈现碱胁迫组高于对照组的变化,并且两种瓦氏雅罗鱼的指标在30 mmol/L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BUN与Amon还呈现出30 mmol/L组高于50 mmol/L组的趋势。LDH的变化不明显。综合来看,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对碳酸盐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明显不同,碱水雅罗鱼对碱水环境启动了一定程度的调控机制,对高碳酸盐碱度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
徐悦米博瀚赵雪飞黄晶梁利群
关键词:瓦氏雅罗鱼磷酸酶尿素氮血氨
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然麝香的鉴别被引量:1
2017年
将已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的样品处理过程进行优化改良;采用正交分解法设计实验的色谱条件,确定甲醇与水体积比为90∶10的比例为最优化分离方案;使用改良优化过的HPLC方法分析天然麝香和掺伪麝香的指纹图谱,然后以标准品的数据为参考确认其中是否掺有人工合成麝香酮。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方法可对天然麝香中是否掺有人工合成麝香酮进行鉴定,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鉴定的准确性、速度与精度。
赵雪飞张晶钰金煜
关键词:天然麝香麝香酮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子标记辅助绥芬河珠星三块鱼提纯复壮
2022年
为了对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的种质提纯,本研究采用表型、mtDNA条形码及种质特异性核DNA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三重选择技术,挑选纯正的珠星三块鱼野生原种繁育子代F_(1),并对子代种质进行鉴定。两种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F_(1)个体COI单倍型和种质特异性mitfa基因型与亲本均一致,表明提纯工作成功。池塘生长对比显示,提纯F_(1)饲养至28月龄时,体重显著高于未提纯子代,表明提纯F_(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状。综上,本研究采用“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辅助选育技术,有助于加快珠星三块鱼的种质提纯进程,为绥芬河珠星三块鱼的增殖放流、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种源保障。
赵雪飞赵雪飞李乾梁利群梁利群孙博张立民常玉梅
关键词: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纯复壮
绥芬河三块鱼属“银滩头”洄游群体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绥芬河三块鱼属洄游群体中"银滩头"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利用DNA条形码COⅠ和基因标记(fst和mitf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我国绥芬河的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40尾)、三块鱼(T.brandtii,38尾)和"银滩头"(34尾)及采自日本宇曾利山湖的珠星三块鱼(3尾),共计115尾个体进行了种质鉴定。线粒体COⅠ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获得单倍型11种,其中,珠星三块鱼独享5种,三块鱼独享5种,珠星三块鱼日本群体独享1种(Hap6),"银滩头"群体与珠星三块鱼共享1种,与三块鱼共享3种,聚类分析不支持"银滩头"群体为一个独立种。基因标记扩增结果显示,"银滩头"群体中兼具珠星三块鱼和三块鱼两种基因型。结合以上两种分析结果发现"银滩头"中存在珠星三块鱼与三块鱼的杂交个体。明确了"银滩头"群体的分类地位,即"银滩头"是由珠星三块鱼、三块鱼及二者的杂交个体组成的一个混合群体。研究结果为三块鱼属鱼类的分类、种质资源保护和野外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雪飞赵雪飞梁利群孙博孙博张立民
关键词:基因标记
不同NaHCO3碱度对瓦氏雅罗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在相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C_A0、C_A30和C_A50)鳃组织结构的差异,探究瓦氏雅罗鱼碱水种耐高碱特性与鳃组织结构微观调整的适应性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碱度增加,碱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淡水种鳃丝变宽、鳃小片间距变大(P<0.05),鳃小片长度在C_A30时显著变长(P<0.05),而在C_A50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碱水种在C_A30和C_A50的氯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C_A50的氯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并且有叠加现象,扁平上皮细胞变大,细胞表面增厚;淡水种在C_A30时的氯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_A50,但在碱度胁迫下,鳃小片出现破损,扁平上皮细胞、柱细胞和血细胞融合、脱落现象严重。另外,在碱水种和淡水种鳃耙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量黏液细胞分泌,随着碱度增加,黏液细胞由大而稀疏变为小而密集,其中碱水种的黏液细胞数量较淡水种多,而且排列更为整齐、密集。鳃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碱水种通过保持鳃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达到对高碱环境的长期适应,而淡水种则因鳃细胞融合、脱落造成生理功能丧失,不能长期适应高碱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淡水鱼类在盐碱水的移植驯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高珊常玉梅赵雪飞赵雪飞孙博张立民梁利群
关键词:瓦氏雅罗鱼碳酸盐碱度组织学
HPLC法应用于麝香鉴别的研究
麝香是珍贵的药材和香料,是价值高昂的野生动物产品之一,在我国存在较大的需求量。由于麝香的产量一直是供不应求,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掺伪、制假现象仍屡见不鲜。麝香酮为麝香中重要的有效成分,可以使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但人工...
赵雪飞
关键词:药材鉴定色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