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际宝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蚯蚓
  • 7篇物种
  • 5篇系统发育
  • 4篇巨蚓科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系统发育分析
  • 3篇发育分析
  • 2篇地理分布
  • 2篇新物种
  • 1篇单向蚓目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水分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条件
  • 1篇种群
  • 1篇主要类群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温度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蒋际宝
  • 9篇邱江平
  • 2篇孙静
  • 2篇赵琦
  • 2篇李银生
  • 2篇董彦
  • 2篇孙静
  • 1篇刘满强
  • 1篇张亮亮
  • 1篇欧文韬
  • 1篇胡锋
  • 1篇梁海燕
  • 1篇孙静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morrisi物种群蚯蚓形态特征多元分析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蒋际宝孙静赵琦邱江平
关键词:分子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巨蚓科蚯蚓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巨蚓科蚯蚓是我国的主要蚯蚓类群,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其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测定的线粒体COI、12S与16S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巨蚓科蚯蚓的最大似然树与贝叶斯树,确定该区域物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明确远盲蚓属与腔蚓属均非单系群。研究还基于松散分子钟估算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化时间。该保护区的巨蚓科祖先进行物种分化起于始新世中期[42.88百万年前(Ma)],其腔蚓属蚯蚓约起源于中新世前期。
蒋际宝董彦李银生邱江平
关键词:巨蚓科系统发育黑石顶
中国巨蚓科蚯蚓的起源与演化被引量:10
2018年
截至2017年中国已记录巨蚓科蚯蚓579种(亚种),优势类群为远盲蚓属(Amynthas)与腔蚓属(Metaphire),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指出联合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可较好地探讨中国巨蚓科蚯蚓的起源、分化与扩散。本文概述了中国巨蚓科蚯蚓物种的起源、分化时间以及扩散历程,探讨了受精囊孔、盲肠形状等重要特征的演化,分析了现行分类系统的缺陷。多项研究表明,中国巨蚓科主要类群的祖先起源于中南半岛,于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初期进入中国,在新生代得以繁荣发展;受精囊孔的对数或位置是多起源的,盲肠形状演化中有祖征重现的现象,故使用少数形态特征进行类群划分的现行分类系统有待改进。此外,中国巨蚓科蚯蚓的具体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因此,在未来研究中整合形态特征、分子数据与地理格局、地质历史及环境因子等信息,定量分析类群演化与古地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全面厘清中国巨蚓科蚯蚓演化的具体机制。
蒋际宝邱江平
关键词:巨蚓科蚯蚓物种分化
3个采集于中国云南的远盲蚓属新物种(单向蚓目:巨蚓科)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采集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蚓属Amynthas新物种3种:垫区远盲蚓A.pulvinatus Sun&Qiu,sp.nov.、热带远盲蚓A.tropicus Sun&Jiang,sp.nov.和裂缝远盲蚓A.hiatus Sun&Qiu,sp.nov.。垫区远盲蚓无受精囊孔,属于A.illotus物种群,环带位于XIV~9/10XVI节,雄孔1对,位于一占据XVII~1/2XIX节的近方形垫状大突起上,前列腺退化,无受精囊。热带远盲蚓有1对受精囊孔,位于7/8,属于A.zebrus物种群。热带远盲蚓背孔起于5/6,雄孔1对,位于XVIII节腹侧两边垫状凸起上,其周围有3~4个白色较矮的圆形乳突,前列腺较发达,受精囊位于VIII节,坛囊圆形,坛管粗短,盲管末端1/2膨大为饱满的卵圆形纳精囊。裂缝远盲蚓有2对受精囊孔,位于7/8~8/9,属于A.aeruginosus物种群。雄孔1对,位于XVIII节腹侧两边,为1个较大的椭圆形腺区,中间1条横缝,椭圆形外侧有4圈呈锐角的皮肤褶皱,雄孔上、下方偏内侧位置,XVII节刚毛环下方和XIX节刚毛环上方各有1个凹陷的乳突,4个乳突和2个雄孔包围的矩形区域为一大片颜色略深的腺肿区,盲肠介于单式和复式之间,前列腺中等发达,受精囊位于VIII~IX节,坛囊呈饱满的心形,坛管粗短,约为坛囊的2/5长,盲管与主体等长,前端1/3膨大为饱满的卵圆形纳精囊。所有新种附形态学描述、图片、与相似物种的形态学比较和提交至NCBI的GenBank登录号。
孙静蒋际宝张林邱江平
关键词:巨蚓科蚯蚓新物种
中国远盲蚓属(Amynthas Kinberg, 1867)蚯蚓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远盲蚓属(Amynthas)蚯蚓约500种。我国是世界上远盲蚓属蚯蚓分布最多的国家,该属蚯蚓在我国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物种多样性占绝对优势,因此其生态功能尤为重要。然而,受制于研究手段发展的滞后,该属...
孙静蒋际宝邱江平姚波刘满强李辉信胡锋
关键词:蚯蚓BARCODING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
远盲蚓属蚯蚓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是世界上远盲蚓属蚯蚓分布最多的国家,明确该属200余种蚯蚓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生态适应性对蚯蚓的生态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资料记载的物种和本研究团队2006至2016年间实地调查获取的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采集该属物种的地理分布信息,绘制了远盲蚓属蚯蚓在我国的分布图。此外,通过提取各分布点对应的生物气候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影响远盲蚓属蚯蚓在我国区系分布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1)远盲蚓属蚯蚓在我国的分布现状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在水分因子中,极端水分条件、水热是否同步和年降水量均同等重要,在温度因子中,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极端温度、水热是否同步、平均温度;(2)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例如,华南区)比水热条件相对短缺的区域(例如,华北区和西南区)更有利于远盲蚓属蚯蚓的分布。
姚波孙静孙静蒋际宝邱江平胡锋
关键词:地理分布温度水分
铝离子污染胁迫对蚯蚓重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探究铝离子对土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蚯蚓的毒性作用,研究了人工土壤中氯化铝污染胁迫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铝对蚯蚓CAT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酶活随着染毒时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对后2种酶则有抑制作用,其中对SOD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染毒时间对受铝毒胁迫的蚯蚓的SOD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
梁海燕李银生孙静蒋际宝欧文韬邱江平
关键词:蚯蚓
中国蚯蚓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类群的分化与扩散
蒋际宝董彦孙静赵琦张亮亮邱江平
关键词:蚯蚓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
哀牢山、无量山与苍山蚯蚓物种调查及系统发育与扩散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哀牢山、无量山与苍山是云南省地理二级阶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但鲜有蚯蚓物种记录。为完善云南省蚯蚓多样性、系统发育与演化研究,本研究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蚯蚓物种野外调查、形态分类、分子系统发育与扩散分析。研究共获得蚯蚓物种3科8属27种,其中巨蚓科(Megascolecidae)21种,正蚓科(Lumbricidae)4种,链胃蚓科(Moniligastridae)2种,鉴定了3个新物种——无量山远盲蚓(Amynthas wuliangmontis sp.nov.)、景东远盲蚓(Amynthas jingdongensis sp.nov.)和湖畔远盲蚓(Amynthas lacustris sp.nov.)。我们提取并测定样本的线粒体COⅠ、COⅡ、12S r RNA、16S r RNA和ND1基因序列,该地区物种间上述5基因联合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9.6%±0.5%,种群阶元遗传距离范围为0~2.7%;其次,构建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和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阐述了该地区蚯蚓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再次验证了远盲蚓属与腔蚓属均不为单系群的观点;最后,依据祖先分布区域重建结果,并结合之前研究,推测该地区巨蚓科蚯蚓物种的主要扩散趋势为由南至北扩散——自哀劳山、无量山向苍山方向扩散。
高杏董彦袁柱孙静孙静蒋际宝
关键词:蚯蚓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
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远盲蚓属蚯蚓四新种及其与近缘物种的遗传关系
2022年
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气候区,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然而土壤动物蚯蚓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本文报道在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采集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蚓属(Amymthas)蚯蚓新物种4种:表土远盲蚓(A.epigenus Sun&Qiu,sp.nov.)、梅花山远盲蚓(A.meihuamontis Sun&Qiu,sp.nov.)、苔蘚远盲蚓(A.muscosus Sun&Jiang,sp.nov.)和腐土远盲蚓(A.humatalis Sun&Jiang,sp.nov.)。这4个新物种在Sims等(1972)的物种群中属于A.sieboldi-group,其受精囊孔均位于6/7~8/9节间。所有新种附形态学描述、图片以及与相似物种的形态学比较和提交至GenBank的条形码登记号。此外还通过在GenBank上同源性搜索,筛选出了与新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蚯蚓物种,并对其进行了遗传距离计算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梳理。以上结果将福建省武夷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的蚯蚓物种数由4种增加至8种。
孙静蒋际宝冉雨晴贺晓清邱江平
关键词:蚯蚓新物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