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甫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灌溉
  • 3篇水稻
  • 2篇倒伏
  • 2篇水利用
  • 2篇灌溉模式
  • 2篇灌溉水
  • 2篇灌溉水利用
  • 2篇不同灌溉
  • 2篇不同灌溉模式
  • 1篇倒伏指数
  • 1篇冬草莓
  • 1篇盐量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生长
  • 1篇水稻抽穗

机构

  • 6篇河海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水利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王甫
  • 3篇郭相平
  • 3篇王振昌
  • 3篇黄双双
  • 2篇崔宁博
  • 2篇王君勤
  • 1篇邱让建
  • 1篇刘春伟
  • 1篇钟萍
  • 1篇冯禹
  • 1篇操信春
  • 1篇杨静晗
  • 1篇张宽地
  • 1篇陈斌
  • 1篇耿琳
  • 1篇魏新平
  • 1篇王军磊
  • 1篇刘伟
  • 1篇王龙
  • 1篇齐伟

传媒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室苦瓜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对耗水规律的研究是优化设施蔬菜灌溉制度、充分挖掘蔬菜种植节水潜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温室小区软管浇灌试验结合气象数据并利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温室苦瓜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苦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10.49mm,平均日耗水强度为2.33mm;苗期、花期、幼果期和采收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分别为0.68、2.39、3.63和2.25mm;苦瓜作物系数与耗水模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作物系数在苗期、花期、幼果期和采收期分别为0.54、1.53、2.90和2.64,相应阶段的耗水模数分别为6.54%、19.23%、46.74%和27.49%。结合各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数,各生育期耗水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幼果期>花期>采收期>苗期,幼果期为苦瓜需水关键期,在灌溉管理中应首先保证幼果期灌水。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设施环境下苦瓜耗水规律,为其灌溉制度的科学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耿琳王甫崔宁博张宽地王君勤冯禹
关键词:温室苦瓜耗水强度作物系数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以"南粳44"为试验品种,设置浅水勤灌(FSI)、湿润灌溉(W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叶片叶绿素量(SPAD值)及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变qP和非光化学淬变qN)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推进,SPAD值、Fv/Fm、ΦPSⅡ和q P不断下降,不同灌溉模式降幅表现为FSI处理>WI处理>CI处理>RC-CI处理,同时qN不断上升,不同灌溉模式增幅表现为RC-CI处理>CI处理>WI处理>FSI处理;与FSI处理相比,WI、CI和RC-CI处理水稻结实率分别增加4.45%、5.95%和6.77%,千粒质量分别增加1.86%、3.49%和6.08%,每穴产量分别增加8.81%、13.78%和16.44%。相关分析表明,乳熟期和黄熟期叶片SPAD值、荧光参数(Fv/Fm、Φ_(PSⅡ)、qP和qN)与结实率、千粒质量、每穴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合理水分调控能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叶绿素分解,提高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换效率、开放比例、潜在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可使水稻增产。
郭相平王甫王振昌黄双双刘伟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叶绿素荧光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17年
采取小区试验,分析了深水淹灌(FI)、浅水勤灌(FS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下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CI和RC-CI)下茎粗、茎壁厚、茎秆截面面积、第一和第二节间充实度较传统淹灌(FI和FSI)均显著增加(P<0.05),第一节间长度和第二节间长度显著降低(P<0.05),使得CI和RC-CI处理抗折力较FI处理分别提高32.58%和43.69%,弯曲力矩分别增加8.04%和9.64%,倒伏指数分别降低18.60%和23.60%,且差异显著(P<0.05);CI和RC-CI处理较FSI处理抗折力分别提高13.48%和22.99%,弯曲力矩分别增加0.42%和1.91%,倒伏指数分别降低14.54%和17.08%,且差异显著(P<0.05);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较传统淹灌均有所增加,CI和RC-CI处理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较FI处理分别增加8.16%和9.00%,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分别减少4.03%和4.27%,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CI和RC-CI处理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较FSI处理分别增加2.56%和3.32%,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分别减少2.29%和2.53%;根冠比、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与倒伏指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蓄水-控灌较控制灌溉水稻植株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有所增加,倒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
郭相平黄双双王振昌王甫陈斌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抗倒伏倒伏指数
水盐胁迫对油菜生长、产量和积盐量的影响
2016年
为了探寻油菜微咸水灌溉的适宜模式,设计紫色土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水平(0.6、1.0、3.0、5.0 g/L)和水分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65%、75%、85%)对油菜生长、产量和积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微咸水浓度的增大,土壤含盐量呈增大趋势,当矿化度超过3.0 g/L时,油菜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均受到严重影响;相同矿化度水平下,增大土壤含水量,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但是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矿化度约为3.0 g/L的微咸水灌溉配合土壤水分控制在75%θf左右,是紫色土地区微咸水灌溉油菜的适宜模式。利用矿化度为3.0 g/L及以下的微咸水灌溉油菜,对油菜全生育期的生长是安全的。
齐伟王甫于晓飞王军磊钟萍
关键词:油菜紫色土
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以上海市小型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算2013年和2014年11个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1个样点灌区中9个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7以上,最大值为0.861,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水稻种植比、防渗渠道长度、渠道衬砌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较大,且防渗渠道长度、渠道衬砌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具有较大的正贡献率,而水稻种植比具有较大的负贡献,可通过优化灌区种植结构、继续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吴七斤顾太义王甫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法
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倒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揭示旱涝交替胁迫水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研究其对水稻倒伏相关形态性状、力学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于2013年5—10月在江苏省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不同灌溉方法的粳稻盆栽试验。试验共设分蘖期涝-轻旱交替胁迫(T-LD)、分蘖期涝-重旱交替胁迫(T-HD)、拔节期涝-轻旱交替胁迫(J-LD)、拔节期涝-重旱交替胁迫(J-HD)和全生育期浅水勤灌(CK)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开花期以后,各灌溉处理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与水稻移栽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且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7(P〈0.01);在开花期后,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存在线性正相关(P〈0.001)。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LD和T-HD)的剑叶面积、开花后平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为CK处理的1.1~1.2倍,而茎鞘贮藏物质的平均输出率和转化率则分别为CK处理的32%和22%;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J-LD和J-HD)的剑叶面积、茎鞘贮藏物质的平均输出率和转化率分别为CK处理的84%、33%和37%,而开花后其平均光合速率为CK处理的1.19倍。与CK及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显著提高基部以上第1伸长节间的抗折安全系数(P〈0.05)。研究可为通过灌溉方式实现水稻抗倒和高产的目标提供依据。
王振昌郭相平杨静晗陈盛黄双双王甫邱让建刘春伟操信春朱建彬高雅娴
关键词:干旱胁迫水稻倒伏干物质
苗期水肥耦合对温室冬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苗期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冬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找适合温室冬草莓的水肥耦合模式,以‘丰香’草莓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中水和高水的灌水量分别为2.4mm、3.6mm和4.8mm)和2个施肥水平(低肥、高肥的单次施肥量分别为45kg/hm^2、90kg/hm^2),同时设置对照处理(CK,灌水量为6.0mm、单次施肥量为75kg/hm^2)。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肥水平下不同灌水处理的冬草莓Pn、Tr和Gs分别降低9.9%~40.8%、15.2%~35.7%和14.0%~27.9%,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Pn、Tr和Gs分别提高4.0%、2.4%、4.7%和13.3%、5.2%、2.3%;不同施肥水平下高水处理草莓的WUEi提高6.3%~7.6%;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产量提高3.2%、3.5%,灌溉水利用率提高7.5%、11.8%。综合比较苗期冬草莓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高肥高水(施肥90kg/hm^2,灌水16mm)是温室冬草莓苗期较适宜的水肥耦合模式。
王甫崔宁博王龙魏新平王君勤
关键词:冬草莓苗期水肥耦合光合特性灌溉水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