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娟娟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植物
  • 2篇细胞
  • 2篇胞外ATP
  • 2篇ROS
  • 2篇ATP
  • 1篇毒性
  • 1篇多样性
  • 1篇烟草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油品质
  • 1篇幼根
  • 1篇脂肪酸
  • 1篇植物细胞
  • 1篇质量指标
  • 1篇渗透法
  • 1篇农杆菌
  • 1篇区系
  • 1篇区系地理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王娟娟
  • 6篇庞海龙
  • 6篇冯汉青
  • 3篇贾凌云
  • 3篇孙坤
  • 2篇张继
  • 1篇王一峰
  • 1篇杨晓龙
  • 1篇孔维宝
  • 1篇杨小舟
  • 1篇金杰强
  • 1篇秦晶晶
  • 1篇张海栋

传媒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植物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对橄榄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酶法辅助提取对橄榄油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陇南油橄榄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南油橄榄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提取橄榄油,将酶法提取与未经酶处理提取的橄榄油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以及理化指标测定。[结果]通过酶法辅助技术,橄榄油得率可提高3.48%,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油酸(81.78%)、棕榈酸(9.04%)、硬脂酸(1.50%)、亚油酸(7.01%)、棕榈油酸(0.5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89%;酶法提取对橄榄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大。橄榄油的酸价、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4种指标符合国际食用油标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橄榄油碘值高于未加酶提取的,其他3个指标基本相同。[结论]酶法辅助提取橄榄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杨晓龙杨小舟孔维宝王娟娟张继
关键词:橄榄油脂肪酸质量指标
胞外ATP对壳聚糖诱导的ROS和PAL活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以烟草BY-2悬浮细胞为材料,探讨了胞外ATP对壳聚糖引起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20μg·mL^(-1)壳聚糖处理导致了烟草悬浮细胞细胞内ROS水平逐渐增加;壳聚糖也导致了PAL活性的增加,其活性在15μg·mL^(-1)壳聚糖处理下达到峰值,此后有所降低。10~40μmol·L^(-1)外源ATP处理未引起烟草悬浮细胞内ROS水平和PAL活性的显著变化。细胞外ATP水平则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外ATP对壳聚糖引起的ROS水平和PAL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施加20μmol·L^(-1)ATP可以有效降低壳聚糖诱导的烟草悬浮细胞ROS水平上升,同时外源ATP也明显减缓了壳聚糖所诱导的PAL活性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外ATP水平能够影响壳聚糖引起的ROS水平和PAL活性的变化。
杨德丽王娟娟庞海龙孙坤冯汉青
关键词:壳聚糖胞外ATPROSPAL
氯苯处理下小麦幼根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及活性炭对氯苯毒性缓解作用的研究
2021年
以小麦幼根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1%,2%,3%,4%,5%)对小麦幼根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及活性炭对小麦幼根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氯苯造成了小麦幼根生物量(根长、鲜重和干重)的下降,同时升高了小麦幼根细胞死亡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表明氯苯对小麦幼根造成生长抑制,增加了氧化压力.选择5%氯苯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在氯苯处理下添加活性炭能够显著缓解由氯苯对小麦造成的抑制,使得小麦幼根长度、鲜重及干重增加了1.5倍(P<0.01),1.39倍(P<0.05)和1.58倍(P<0.01),也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1),导致细胞死亡下降了3.2%(P<0.05)、丙二醛含量降低了37%、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了38%、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降低了37%.同时使得小麦幼根SOD,POD酶活性显著性(P<0.01)降低了33%,41%,CAT降低了9.8%.另外相比于对照,单独添加活性炭促进了小麦幼根生长,降低了幼根细胞死亡水平,但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氯苯对小麦幼根产生不利影响,活性炭在一定程度对受氯苯影响的小麦幼根起缓解作用.
冯汉青王娟娟杜变变庞海龙孙坤
关键词:小麦幼根活性碳氯苯
不同磷酸盐供应水平下植物细胞胞内及胞外ATP水平的变化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以BY-2烟草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究在不同磷酸盐供应水平下细胞内ATP(iATP)、细胞外ATP(eATP)水平的变化以及NO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磷酸盐供应水平的增加,iATP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着iATP的上升,eATP也呈现相似的变化.与ATP的变化不同,随着磷酸盐供应水平的增加NO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在正常水平磷酸盐供应下,NO供应剂可增加iATP和eATP水平;NO合成抑制剂降低了iATP和eATP水平.在较低和较高水平的磷酸盐供应下,NO供应剂和合成抑制剂对于iATP和eATP水平的影响呈现与正常水平磷酸盐供应下不同的调节效应,表明磷酸盐供应水平能够影响iATP和eATP的水平;NO对细胞ATP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与环境磷酸盐供应水平有关.
王娟娟达晓伟王馨庞海龙贾凌云冯汉青
关键词:磷酸盐一氧化氮胞外ATP
细胞外ATP参与调节抗霉素A诱导的植物细胞死亡被引量:1
2021年
选用烟草悬浮细胞(Nicotiana tabacum ‘Bright Yellow-2’)为试验材料,研究细胞外ATP (extracellular ATP, eATP)对抗霉素A (antimycin A, AA)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 AA可引起细胞死亡和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上升,外源施加ROS清除剂DMTU(N,N′-dimethylthiourea)可缓解AA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另外, AA导致细胞eATP水平的下降;而用外源ATP缓解AA诱导的e ATP下降的同时, AA诱导的细胞死亡和ROS水平的上升也被缓解。进一步试验发现, Ca^(2+)对AA诱导的细胞死亡和ROS水平的影响与eATP的行为相似,且AA处理下的Ca^(2+)水平受到了eATP的调控;更为重要的是,质膜Ca^(2+)通道抑制剂或Ca^(2+)螯合剂均可消除eATP对AA诱导的细胞死亡上升的缓解作用。上述观察表明, eATP能够调节AA诱导的细胞死亡,这种作用很可能联系着eATP对ROS的影响且依赖于Ca^(2+)作为其下游信号。
王建荷王娟娟庞海龙贾凌云孙坤张继冯汉青
关键词:细胞外ATP细胞死亡ROSCA^(2+)
不同转化条件对3种农杆菌GFP基因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植物材料,分析了不同农杆菌菌株(LBA4404菌株、EHA105菌株、GV3101菌株)、菌液浓度以及侵染时间在瞬时转化过程中对报告基因GFP荧光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农杆菌菌株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均有所不同:LBA4404菌株在菌悬液OD_(600)值为0.8时所介导的瞬时表达效率最高;而EHA105和GV3101菌株在菌悬液OD_(600)值为0.6时可达到最高瞬时表达效率。LBA4404菌株所介导的瞬时表达在农杆菌注射后第2天时表达量最高,而EHA105和GV3101菌株所介导的瞬时表达在农杆菌注射后第4天时表达量最高。不同菌株间比较分析表明,LBA4404菌株所介导的瞬时表达效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以及浓度和侵染时间等转化条件均是影响瞬时表达效率的重要因素。
张悦婧李颖王娟娟庞海龙贾凌云冯汉青
关键词:GFP
外源ATP对摄磷烟草悬浮细胞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2022年
以BY-2烟草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在缺磷及正常磷供应下外源ATP对烟草悬浮细胞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缺磷下生长的细胞,正常磷供应下细胞活力降低,细胞鲜重显著增加,H_(2)O_(2)含量上升而抗氧化酶活性有所下降,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最为明显.对缺磷的细胞添加外源ATP使得细胞活性降低,细胞鲜重增加,H_(2)O_(2)含量上升,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对正常磷供应下的细胞添加外源ATP则导致细胞活性升高,细胞鲜重增加,H_(2)O_(2)含量降低,POD和CAT活性升高,SOD活性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在缺磷及正常磷供应下胞外ATP对细胞的生长和活性氧代谢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
冯汉青王娟娟达晓伟杨德丽庞海龙
关键词:细胞活力抗氧化酶
甘肃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小陇山的野外调查及标本的鉴定整理,对小陇山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及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林区有裸子植物7科18属49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70.00%、45.00%、25.39%,占世界同类别的63.64%、31.58%、7.31%;被子植物142科821属2451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48.80%、26.69%、9.12%,占世界同类别的25.63%、6.57%、1.09%.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中属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区系成分以华北成分为主,并含有华中、喜马拉雅、蒙新成分,与周围区系有明显的连续性,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物基因库.
王一峰张海栋金杰强秦晶晶王娟娟
关键词: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