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孟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药
  • 3篇在体单向肠灌...
  • 2篇蛋白
  • 2篇在体
  • 2篇中肠
  • 2篇糖蛋白
  • 2篇离体法
  • 2篇P-糖蛋白
  • 2篇肠吸收
  • 1篇地高辛
  • 1篇药剂学
  • 1篇在体单向肠灌...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溶解性
  • 1篇渗透性
  • 1篇生物碱
  • 1篇生物药
  • 1篇生物药剂学
  • 1篇树模型
  • 1篇提取物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董玲
  • 9篇潘孟
  • 6篇李雪莲
  • 4篇刘洋
  • 4篇尹秀文
  • 4篇陈江鹏
  • 2篇裴纹萱
  • 2篇戴俊东
  • 2篇隗丽
  • 2篇张鑫
  • 1篇王耘
  • 1篇王静
  • 1篇侯成波
  • 1篇孙慧娟

传媒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荷叶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荷叶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明确荷叶成分间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结果表明,荷叶中荷叶碱、去甲基荷叶碱、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7种单体成分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大于0.5×10^(-4)cm·s^(-1),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肠渗透属性中,属高渗透性成分,而儿茶素、金丝桃苷为低渗透性成分。然而,在荷叶总提取物多成分环境下,成分的渗透行为发生了变化,对荷叶中不明确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多成分环境下,可标识的9个成分中有3个成分Peff小于0.5×10^(-4)cm·s^(-1)。在多成分环境下,7个未知成分中,3个成分属于高渗透性成分,4个成分属于低渗透性成分。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荷叶中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为揭示中药多成分环境下的吸收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尹秀文侯成波陈江鹏潘孟李雪莲王子禹董玲
关键词:渗透性荷叶
基于P-糖蛋白的肠吸收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对基于P-糖蛋白(P-gp)肠吸收单灌流模型进行验证。首先,通过酚红灌流,采用质量法进行水分校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灌流前后酚红水平进行检测,以验证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其次,采用FDA指定阳性药地高辛对模型进行验证,给予大鼠不同质量浓度维拉帕米后,对大鼠回肠段地高辛吸收参数进行观察对比。酚红在大鼠体内回肠段存在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9±0.62)×10^(-6)cm·s^(-1),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地高辛灌流不给予维拉帕米时,地高辛在回肠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7±0.59)×10^(-5)cm·s^(-1),给予大鼠0.01,0.1 mmol·L^(-1)浓度的维拉帕米后,地高辛在大鼠回肠的吸收呈上升趋势,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1.58±0.69)×10^(-5),(3.28±0.95)×10-5cm·s^(-1),高浓度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灌流实验验证了小肠上皮P-gp表达完整,可以用于P-gp外排转运体的研究。
董月柳刘洋尹秀文潘孟李雪莲王子禹董玲
关键词: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酚红地高辛
离体法及在体法对黄连水煎液中肠吸收多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药物药效的发挥与其在机体内始终处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密不可分,而吸收作为口服药物进入机体的首要环节格外受到重视。中药作为多成分与多靶点的药物,单一成分的性质与其在多成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会有差别。该文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黄连中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离体翻转肠囊实验及肠道灌流并行采血实验初步锁定黄连水提液中可透过肠壁吸收并吸收入血的成分,为后续对黄连多成分的吸收代谢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与支持。
刘洋隗丽李雪莲潘孟王子禹董玲
关键词:离体法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多成分环境下小檗碱的特性溶出速率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该研究就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中的特性溶出速率问题,利用旋转盘系统考察人工制造的多成分环境对特性溶出速率的影响,并利用所获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相关规律。采用递进式设计,分别研究了单一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和甘草酸)、2成分(葛根素+黄芩苷,葛根素+甘草酸,黄芩苷+甘草酸)和3成分(葛根素+黄芩苷+甘草酸)环境对小檗碱特性溶出速率的影响趋势,为多成分环境下中药成分的吸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尹秀文王子禹潘孟张鑫王静李彦萍董玲
关键词:小檗碱
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中药标准化体系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37
2017年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对药品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良好设计可使药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针对目前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该文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以国际制造业质量控制理念为指导,结合中药产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中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其内涵是建立中药以三性指标为核心的综合质量指标体系、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中药全程质量控制数据监控系统和中药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这相互关联的5个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系统整合"的工作流程实现中药产业的全过程系统科学研究。通过对各环节质量标准间系统关联性的分析,建立各环节及全程标准操作规程,构建高标准的中药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为中药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示范,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提供系统性的参考和依据。
董玲孙裕裴纹萱戴俊东王子禹潘孟陈江鹏王耘
关键词:中药标准化
离体法及在体法对黄连水煎液中肠吸收多成分的初步研究
药物药效的发挥与其在机体内始终处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密不可分,而吸收作为口服药物进入机体的首要环节格外受到重视.中药作为多成分与多靶点的药物,单一成分的性质与其在多成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会有差别...
刘洋隗丽潘孟李雪莲王子禹董玲
关键词:离体法
多成分环境下甘草次酸肠吸收行为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考察多成分环境下甘草次酸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多成分环境下甘草次酸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HPLC法测定肠灌流收集液中甘草次酸的量,计算甘草次酸在大鼠回肠中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分数(Fa),考察甘草次酸不同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以及不同成分配伍对甘草次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10、20μg/m L甘草次酸灌流液在回肠段的Peff、Ka和Fa值无显著差异,加入100μmol/L维拉帕米后,10μg/m L甘草次酸的Peff、Fa值增大,说明甘草次酸可能为P-gp的底物;2种成分配伍后,黄芩苷对甘草次酸肠吸收的影响最明显,使甘草次酸的Peff值由(4.05±0.78)×10-5 cm/s降低到(2.18±0.63)×10-5 cm/s,减少甘草次酸的渗透。而葛根素、小檗碱对甘草次酸渗透性无明显影响。3种成分配伍的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与葛根素、小檗碱配伍后,渗透系数未发生改变,甘草次酸与葛根素、黄芩苷配伍后渗透系数发生改变,但变化不明显,甘草次酸与黄芩苷、小檗碱配伍后,渗透性降低,Peff值由(4.05±0.78)×10-5 cm/s降低到(1.35±0.69)×10-5 cm/s,黄芩苷对甘草次酸肠吸收影响最明显。结论甘草次酸在大鼠回肠段能较好地被吸收,一定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甘草次酸的Peff和Ka无明显影响,初步确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甘草次酸是P-gp的底物,且存在转运蛋白饱和现象;黄芩苷对甘草次酸的吸收影响显著,可能是通过诱导P-gp的表达,增加了甘草次酸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的外排,降低了甘草次酸的渗透,影响其吸收。
董月柳李雪莲陈江鹏孙慧娟潘孟王子禹董玲
关键词:甘草次酸在体单向肠灌流P-糖蛋白
黄连提取物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优势之一,是将分类归属的研究层面从单成分扩展到中药多成分,进而从多成分扩展到中药整体研究层面。该研究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碱单一成分及黄连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对黄连提取物整体做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归属研究。其中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单一成分及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溶解度变化及分类,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生物碱吸收定量研究,同时采用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对黄连提取物整体进行渗透系数计算。
刘洋尹秀文王子禹李雪莲潘孟李彦萍董玲
关键词:黄连提取物生物碱溶解性
基于功效成分与形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的米炒党参炮制工艺标准化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立米炒党参炮制工艺技术标准对于其全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色差仪测定样品的颜色亮度(L*)、红绿色品坐标(a*)、黄蓝色品坐标(b*),计算样品的总色值(E*ab),并以以上4个指标作为样品的形性指标;通过HPLC,UV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的醇浸出物、多糖、党参炔苷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采用归一距离法对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以其作为样品的化学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米种类和米用量4个因素,分别应用形性指标和化学指标正交优选米炒党参炮制工艺,并通过SAS 9.40和JMP 11.0软件进行2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筛选结果显示,4个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使用粳米为原料,炒制温度140℃、炒制时间10 min、饮片与大米的比例为100∶30;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够作为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炮制品质量评价的依据。
陈江鹏戴俊东裴纹萱潘孟张鑫董玲武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