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鹃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野牛
  • 1篇野牛草
  • 1篇坪用性状
  • 1篇种质
  • 1篇ISSR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魏小兰
  • 1篇张蕴薇
  • 1篇杜鹃
  • 1篇成凯凯

传媒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30份野牛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12年
以从美国及中国收集的30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基本坪用性状如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分蘖数、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匍匐茎节数、叶色、叶片枯黄程度等进行田间观测。利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野牛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供试材料的叶色呈现显著差异(P<0.05),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匍匐茎长度和匍匐茎节数差异极显著(P<0.01),分蘖数、匍匐茎数目和叶片枯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7个ISSR引物对3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牛草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0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2.6%,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扩增出15.6条带,说明供试的野牛草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3)30份野牛草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546~0.880,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在遗传距离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分析,30份野牛草可被分为5组,该结果表明遗传距离的差异是导致供试野牛草材料整体遗传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成凯凯魏小兰杜鹃张蕴薇
关键词:野牛草坪用性状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