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洁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被引量:4
- 2020年
- 对球形酚醛树脂制备活性炭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其吸附性能.分别对合成球形酚醛树脂过程中所用原料、转速进行了筛选,优化了由酚醛树脂制备活性炭的炭化和水蒸气活化过程,并考察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对吸附性能优异的活性炭进行了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及微孔体积的测定.结果表明:苯酚、甲醛和三乙烯四胺为合成球形酚醛树脂的最佳原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13∶0.04.在转速为600 r/min时可获得粒径为0.35~0.50 mm的球形酚醛树脂.酚醛树脂经过600℃炭化和800℃活化过程制得球形活性炭.活性炭符合IUPAC定义的I型吸附曲线,孔径分布以微孔(0.5~2 nm)为主,比表面积可达1431.89 m2/g,对DL-β氨基异丁酸和α-淀粉酶的吸附效率分别为63.41%和19.77%.
- 尹纪伟杜洁王旭明张芳华李雪李玮张红蕾
- 关键词:球形活性炭水蒸气活化
- HPLC法测定DNA纳米运输系统载药阿霉素的含量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NA四面体纳米运输系统中阿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以含0.05%三氟乙酸的水溶液-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72:2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结果:阿霉素浓度在5~150μmol·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6%~104.2%(RSD<1.5%,n=6)。优化得到DNaseⅠ脱氧核糖核酸酶酶解DNA四面体释放阿霉素的最佳酶解浓度和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0.3 mg·mL^-1和30min。3批样品中DNA四面体结合阿霉素含量分别为131.6、131L4、132.1μmol·L^-1。结论:该方法为定量分析DNA载体系统中阿霉素的含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 杨学礼张红蕾杨瑜涛张超韩孟楠裴朝红杜洁李玮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阿霉素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 树干毕赤酵母不对称还原合成光学纯托伐普坦
- 2020年
- 外消旋体托伐普坦是治疗重度低钠血症和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关键药物,而光学纯托伐普坦在动物体内具备不同的药代性能,目前尚未有微生物全细胞催化托伐普坦前手性酮(PK1)还原生成光学纯托伐普坦的报道.拟建立微生物合成光学纯托伐普坦的催化体系,对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菌种、有机溶剂进行选择,并对有机相与水相比例、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转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本试验选取的5种酵母菌均可将PK1催化还原为S型为主的托伐普坦,选定其中具有较高转化率和e.e.值的树干毕赤酵母作为转化菌株.从多种不同log P值的有机相中筛选出大豆油作为两相催化系统的有机相.通过优化发现两相体系中大豆油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9时为最佳油水比例.当菌体浓度为1.0 g/mL,底物浓度为10.0 mg/mL时转化率显著提高.同时,发现全细胞两相催化体系中产物的积累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并在72 h转化率达到最大值.在以上最佳催化条件下全细胞的转化率可达74.5%,产物e.e.为99.0%.本研究建立的大豆油-水的两相催化体系是一种还原催化难溶性前手性酮底物生成光学纯手性醇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 韩孟楠杜洁王旭明张芳华张超裴朝红张红蕾李玮
- 关键词:树干毕赤酵母两相催化
- 生物转化L-脯氨酸生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引量:1
- 2016年
- 以芴甲氧羰酰氯(FMOC-Cl)为柱前衍生剂,四硼酸钠为缓冲溶液,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微生物转化L-脯氨酸生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定量分析方法。优化了衍生反应条件,当衍生反应体系中水和乙腈的比例为66∶34,pH值为9.9时衍生效果最佳。采用Agilent Extend C-18柱进行分离,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3 nm。L-脯氨酸和反式-4-羟基-L-脯氨酸均在0.01~5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5.00~7.00 ng/L,不同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102%和97.9%~100%。该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为定量分析微生物发酵液中的L-脯氨酸和反式-4-羟基-L-脯氨酸提供了有效方法。
- 张红蕾徐志栋李玮杨瑜涛杜洁韩孟楠王烁康
- 关键词: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L-脯氨酸微生物转化
- 新型DNA四面体纳米载药系统靶向乳腺癌细胞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本实验设计开发了新型的亲和小体(affibody)-DNA四面体纳米结构用以支载小分子核苷类药物,以此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性。笔者选用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作为典型的核苷药物,并通过化学修饰获得其亚磷酰胺形式的化合物。方法通过DNA固相合成技术分别将10个FUdR分子连接到4条DNA单链的5'末端,该结构通过linker与靶向配体affibody偶联。4条DNA单链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自组装形成具有靶向作用的affibody-FUdR-DNA四面体纳米药物。结果该纳米药物尺寸为20 nm,载药FUdR的摩尔比例为19.6%,其在血浆中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该纳米药物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BT474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细胞抑制活性(81.2%),而对HER2低表达细胞MCF-7具有较低毒性。结论Affibody-DNA四面体纳米结构作为1种简单而有效的主动靶向纳米递送载体,为核苷类抗肿瘤药物的运输提供了新的途径。
- 张芳华张超尹纪伟韩孟楠王旭明李玮杜洁张红蕾
- 关键词: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