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 作品数:46 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膨胀力”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聚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在致密油成藏动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推动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膨胀力"与常规储层情况下浮力之间的区别。论述了在"膨胀力"作用下,石油在理想致密砂岩模型中的运移模式、运移距离及致密油藏扩张规律。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实例,建立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及裂缝对石油运移富集的影响。分析认为:由于致密油与常规储层油藏在运移动力及运移模式上的差别,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石油的运移,造成成藏上物性较好的"空白带";在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中,与裂缝直接接触物性较好的砂体是最具可能性的石油聚集区带。
- 张焕旭陈世加陈世加刘超威路俊刚李勇陈娟
- 关键词:油气成藏储层
- 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成藏序列与勘探领域
- 2024年
-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形成了以三叠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为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气源基础;常规-非常规储层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有利储集空间;断-砂耦合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优质输导体系。②烃源岩和储层在垂向上交互叠置,沉积环境、储层岩性和物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上三叠统—侏罗系自下而上有序发育源内页岩气-近源致密气和远源致密-常规气。③不同区带之间,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生烃强度等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控制平面上依次形成了冲断带构造气藏、坳陷带页岩气-致密气藏、斜坡带致密气藏和隆起带致密气-常规气藏的全序列成藏体系。④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思路,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简称川中—川西)地区具备较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
- 文龙张本健金值民吴长江王小娟邱玉超王自剑李勇陈冬霞
- 关键词:四川盆地陆相地层
- 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高热演化富有机质富粉砂细粒岩成岩中的钾长石钠长石化
- (1)研究目的和范围:本文主要研究上扬子西南缘地区筇竹寺组高热演化富有机质细粒岩中钾长石钠长石化作用,以提高人们对细粒岩中钠长石化成岩作用的认识;(2)研究方法:样品来源于野外露头和钻井,同一样品被分为若干块,分别测试全...
- 闵华军李勇赵少泽李季林
- 关键词:成岩作用
- 文献传递
-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多源多期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1
- 2023年
-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紧邻沙湾凹陷,成藏条件极为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不同阶段油气混杂分布,不同区带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通过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类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地震资料等研究,对红车断裂带的油气源、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车断裂带原油可以划分为4类,主要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天然气可以划分为5类,来源于石炭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4套烃源岩。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具有“两期原油充注、晚期干气侵入”的成藏特征,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藏期,第二期为早-中白垩世成藏期,晚期成藏(干气侵入)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后。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受四大成藏因素控制:多套烃源岩为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断裂与不整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条件;断裂封闭性与构造演化差异控制了油气复杂分布;保存条件差导致研究区天然气难以大规模成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车断裂带北段、南段多源多期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斜坡区和断裂带下盘以及南段深层是研究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 蒋奇君李勇李勇刘向君马万云何清波
- 关键词:油气源对比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红车断裂带准噶尔盆地
- 致密油“近源成藏”关键地球化学证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近源组合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致密油“近源成藏”的结论是依据石油在低渗储层中难以长距离侧向运移的储层特征推断得出的,一直以来缺乏地球化学方面的直接证据。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近源组合(长6段—长8_(1)亚段)中烃源岩特征和油源差异性的分析,探究了致密油近源成藏的地球化学依据,并解释了引起近源成藏的原因。研究区近源组合中的石油皆来自于原位长7烃源岩,即便是邻近区块的油源也存在差异,石油在致密储层中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侧向运移。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平面上具有显著差异,并沿沉积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不同相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差异导致的油源差异,是前期学者们发现致密油“近源成藏”的根本原因。致密油“近源成藏”改变了之前油源对比全盆地、同一层烃源岩一概而论的观点,对未来单一盆地中不同类型油气资源量的分区分带精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肖正录李勇李勇李勇喻健张海路俊刚
- 关键词:油源对比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方向被引量:8
- 2022年
-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构造天然气勘探陆续取得突破,但凹陷中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仍缺乏系统全面研究,各套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和产物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勘探与开发。以凸起带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震和生烃热模拟实验,开展烃源岩综合评价,明确不同层系烃源岩产物特征,进而指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凹陷发育4套烃源岩,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埋藏深,为周缘构造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石炭系和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岩丰度高,但类型差且生烃潜力小,处于过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而下二叠统风城组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丰度高、类型好,处于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大。建立了沙湾凹陷天然气δ^(13)C_(1)—R_(O)回归方程,明确了不同层系烃源岩生成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为周缘构造天然气成熟度计算和气源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沙湾凹陷西斜坡保存条件好,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之上,与玛湖凹陷斜坡相似,具备形成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大,是研究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 李勇李勇路俊刚王剑刘向君何清波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勘探方向
- 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资料以及岩心照片分析,对研究区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填隙物含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裂缝发育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局部发育的优质储层是油井高产的重要原因。
- 周新平李勇刘广林刘广林姚泾利姚泾利
- 关键词:致密储层储层特征主控因素长6油层组
- 储层中固体沥青研究现状、地质意义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10
- 2020年
- 固体沥青包含了油气形成与演化等重要信息,其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阐述了固体沥青的定义、成因与分类、反射率、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测井识别。固体沥青成因类型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热成因和冷变质成因两大类。固体沥青反射率可以作为成熟度评价的有效参数,但需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合理选择转换关系式。固体沥青充填在储集层孔隙空间中,堵塞孔隙喉道:一方面造成储集层的严重损害,导致油藏分布不均;另一方面作为封堵带,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形成隐蔽油气藏。固体沥青在核磁共振上具有独特的响应特征,利用核磁共振T1/T2值、中子-密度交会、密度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差值以及纵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可以有效识别固体沥青。对于固体沥青后续研究,固体沥青结构、性质与固体沥青反射率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测井参数定量标定固体沥青体积分数,是未来固体沥青在储层评价和油气开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李勇李勇尹相东陈世加苏恺明肖正录邱雯何鑫
- 关键词:固体沥青储层物性油气富集核磁共振测井
- U-Net与注意力机制结合的断层识别研究
- 在油气勘探中,断层解释是研究构造的基础,也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断层形态与规模位置与展布对探究地壳构造变化油井定位油气运移通道或封堵意义重大。传统的断层解释方法通常辅以多种手段方法,以提高断层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地...
- 罗一梁张固澜梁晨曦段景李勇
- 关键词:油气勘探断层识别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原位含气性评价及其地质应用
- 2024年
-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是未来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开展原位含气性评价及其赋存状态影响因素研究对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为例,考虑吸附气占据的孔体积,建立了原位页岩含气量校正计算模型,在埋深为1 000~4 000 m范围内,未校正的页岩原位含气量被高估了10.02%~18.79%。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主要受TOC、温度、压力和孔隙空间联合控制。高TOC含量有利于页岩赋存吸附气,高孔隙空间有利于页岩赋存游离气。压力对页岩吸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温度对页岩吸附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同埋深条件下主导因素有所差异。浅层区域,压力的促进作用大于温度的抑制作用;深层区域,温度的抑制作用大于压力的促进作用。基于校正后的原位含气量计算模型,计算了DJ3-4井海陆过渡相页岩原位含气量,其含气量高值段分布在山23亚段的中部,与生产测试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优选。
- 罗力元李勇何清波李勇李翔时小松路俊刚陈世加路俊刚尹相东
- 关键词:页岩气鄂尔多斯盆地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