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彩南油田抽油杆偏磨机理和防治研究
- 2009年
- 一般认为影响抽油杆偏磨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井斜;二是柱塞下行阻力;三是底部油管屈曲。通过应用摩擦强度的概念对这三大因素的分析发现,井眼轨迹的弯曲、底部油管屈曲是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因素,井斜、柱塞的下行阻力所引起的偏磨并不严重。对彩南油田抽油杆偏磨情况分析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在弯曲井段,全角变化率越大,杆管摩擦强度越严重。在斜直井段,当井斜角大于4度时,需要考虑安放抽油杆扶正器;在大间隙柱塞副、低粘度井液、小泵径的油井工况下,柱塞的下行阻力并非是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原因;上冲程在柱塞拉动下,底部油管发生屈曲,由此形成的杆管之间的摩擦强度较为严重。
- 张纲高宝奎夏振军姜军王芳
- 关键词:抽油杆偏磨井眼轨迹
- 投捞电缆式潜油螺杆泵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被引量:2
- 2018年
- 新疆油田吉7井区采用平台定向井开发,初期采用游梁式有杆泵生产,杆管偏磨、断脱问题严重,检泵周期较短,泵效较低。自2015年开始引进试验了常规电动潜油螺杆泵举升技术,现场试验验证了这项无杆泵技术在防断脱、偏磨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对稠油开采的良好适应性,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动力电缆采用油管外捆绑的方式入井,起下管柱过程中易与套管内壁剐蹭损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修复后再利用存在性能和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率先研制了投捞电缆式潜油螺杆泵技术,生产时将动力电缆从油管内下入井内与井下电机对接,在检泵时从油管内提出,实现了动力电缆的单独提下,从而避免了油管外捆绑方式产生的问题。新疆油田5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井下电缆与电机对接、脱开可靠,电缆可多次重复投捞后依旧完好,可重复利用,达到了保护电缆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周勇薛瑾张纲姚满仓阮龙飞王扶辉周凯
- 关键词:潜油螺杆泵举升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