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子标志物在区别慢乙肝和肝癌中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化合物在制备区别诊断AFP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AFP阴性肝癌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其中,所述化合物为检测分子标志物RAB27B的表达水平的试剂。本发明可以有效甄别AFP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AFP阴性的肝癌患者,...
- 王宪波冯颖杨雪孙乐
- 文献传递
- 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法的病证结合方案通过调节NLR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2年生存率
- 目的:1、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病证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2年生存率的影响。2、如果扶正解毒消积方能够改善HCC的生存率,初步探讨扶正解毒消积方改善2年生存率的作用机制。方法:1、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
- 刘尧高方媛叶协琼耿明凡李晓姝孙乐王瑞陈佳良王宪波
- 文献传递
-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被引量:27
- 2015年
-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血清标志物、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等非创伤性诊断技术在肝纤维诊断中的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应是包括病因治疗、抗炎保肝、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过多沉积的细胞外基质为一体的系统治疗。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而中医药在抑制合成及降解过多沉积的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方面,具有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次和多个靶点的特性,而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希望。但是,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的优势仍需通过设计严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深入研究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也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 王宪波孙乐
- 关键词:肝硬化中西医结合疗法
- 健脾化湿方加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及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基于健脾化湿方的随证加减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活动出血停止1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健脾化湿方,西医对照组加用卡维地洛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6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及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白蛋白(AlB)]、电解质及肾功能、[钠(NA)、肌酐(Cr)]、血糖(GlU)、血常规[白细胞(WBC)、粒淋比(NLR)、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指标进行Cox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单因素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EGVB发生1年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内皮素-1 (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GGT、GLU、WBC、INR、PT、NA及中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GLU、INR、中药治疗是EGVB发生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中药治疗是EGVB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较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基于健脾化湿方的随证加减方案能够降低乙肝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且具有降低
- 于浩侯艺鑫江宇泳杨玉英孟培培吴桐孙乐冀晓敏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健脾化湿方细胞因子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