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源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INTER
  • 4篇MIG
  • 3篇改进型
  • 2篇种分槽
  • 2篇搅拌槽
  • 2篇固液悬浮
  • 1篇大涡模拟
  • 1篇两相流场
  • 1篇流场
  • 1篇内加热
  • 1篇计算流体动力...
  • 1篇搅拌釜
  • 1篇搅拌浆
  • 1篇功率消耗
  • 1篇固-液
  • 1篇固液
  • 1篇CFD
  • 1篇传热
  • 1篇传热性
  • 1篇传热性能

机构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周勇军
  • 5篇卢源
  • 3篇梁家勇
  • 1篇陈明濠

传媒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轻工机械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进型INTER-MIG桨种分槽内混合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大涡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褪色实验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双层改进型INTER-MIG桨种分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研究,用高速相机记录实验中种分槽内的混合过程,结合大涡模型(LES)及动态Smagorinsky–Lilly模式亚格子模型求解湍流流动及示踪剂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在近液面处加料时LES预测的混合过程与实验吻合,示踪剂呈螺旋状扩散,但预测的混合时间偏大;最佳加料点位于下层桨叶附近区域,其混合效率比在近液面处加料高17.16%;槽体中部区域监测到的混合时间最小,并分别向槽顶和槽底方向增大;改进型INTER-MIG桨种分槽槽底区域是混合困难区域.
卢源周勇军梁家勇张维蒙
关键词:种分槽大涡模拟
改进型INTER-MIG搅拌槽内固液悬浮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3
2014年
应用CFD软件Fluent 12.0和并行计算机工作站对双层改进型INTER-MIG桨式搅拌槽内的固液悬浮特性、临界离底悬浮转速及功率消耗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固体体积分数as=30%下,转速n、桨叶离底距离C1和桨间距C2等因素对搅拌槽内颗粒悬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转速和桨径下,改变C1和C2会改变流场的局部结构,选取适合的C1和C2可使固液混合更均匀,有利于颗粒悬浮和整个搅拌槽传质传热的进行.最佳桨叶离底高度与槽径比为0.36,最佳桨叶间距与槽径比为0.44;在该最佳工况下临界离底悬浮转速Njs=118.3 r/min;得到既能达到完全离底悬浮、又能使搅拌功耗最小的最佳转速为n=124 r/min.
周勇军卢源陈明濠梁家勇
关键词:固液悬浮功率消耗
内加热搅拌釜中改进型 INTER-MIG 桨的传热性能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以水为工作介质,在直径D=0.5 m的内盘管加热搅拌釜中对双层正交排列的改进型INTER-MIG浆搅拌器不同转速下的温度场、盘管外侧的温度边界层及传热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温度误差在2 K以内;搅拌釜内温度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呈升高趋势,最大温差基本保持在1 K之内;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盘管外侧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为Nu=0.0337Re0.925Pr1/3(d/D)0.1(dco/D)0.5,计算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为7.64%;盘管外侧温度边界层平均厚度为3.66 mm,在合理范围内.
周勇军蒋宾伟卢源陈明濠
关键词:传热
改进型INTER-MIG桨种分槽固液悬浮特性研究
应用Fluent软件对双层改进型INTER-MIG桨种分槽内的固液悬浮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固体体积分数as=30%时,桨叶不同安装参数对种分槽颗粒悬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桨叶离底距离度与槽径比为0.36,最佳...
周勇军卢源
关键词:固液悬浮
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固液流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由于对大型双层侧进式搅拌槽进行实验方法研究比较困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通过gambit建立模型并划分网格,利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求解,探讨不同转速下的固相分布情况,临界离底悬浮转速、颗粒直径对临界悬浮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主要分布在搅拌槽底部和双层搅拌器之间的区域,在搅拌槽的上部区域形成一个明显的清液层,双层侧进式搅拌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提高搅拌转速而增加的密封难度和功率消耗。
梁家勇周勇军卢源张维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