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牛角罐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疗效 2024年 目的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牛角罐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axillary web syndrome,AW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牛角罐疗法干预,2组均持续干预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分析2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上肢外展角度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4周时的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干预1周时(P均<0.05),且试验组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4周时的上肢外展角度均高于干预1周时(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应用牛角罐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AW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 张莉玲 何远梅 包小英 陈昆关键词:经筋理论 上肢功能 病友互助支持在乳腺癌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病友互助支持在乳腺癌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在粉红丝带病友俱乐部招募病友作为志愿者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参与病房病友互助支持服务。选择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60例,进行病友互助支持。干预前后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对象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和情感负担、身体负担维度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前提高,其中,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维度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友互助支持,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和生活质量。 林健 何远梅 郭智涛 包小英关键词:乳腺癌 康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期间应用个体化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期间应用个体化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ESCA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期间应用个体化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自护能力,且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连晓丽 何远梅 包小英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女性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分析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女性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30,实施常规干预: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给予常规的止呕吐治疗:在化疗前30 min使用保持胃膜药物、地塞米松及托烷司琼静脉滴注、健康教育,同时嘱咐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等)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对比临床干预效果、卡氏(KP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干预2周、1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32.14±8.23)分、(41.74±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52±7.34)分、(32.84±5.84)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需求(12.13±2.42)分、照料(14.12±2.42)分、工具(13.23±2.13)分、总分(39.48±6.97)分显著于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有2例并发症,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9例,30.00%)(P<0.05)。结论:对于女性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运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自理能力并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小英 何远梅 张莉玲 连晓丽关键词:穴位贴敷 乳腺癌 胃肠道反应 耳穴压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乳腺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观察组应用植入式输液港,比较这两种静脉通道的并发症情况、置管留置时间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置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0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何远梅 林健 郭智涛 包小英 张莉玲关键词: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输液港 乳腺癌 化疗 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止吐药物干预,观察组接受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干预,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在恶心、呕吐的疗效、负性心理和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的疗效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病人焦虑的不良情绪,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连晓丽 何远梅 包小英关键词:乳腺癌 皮内针 穴位贴敷 化疗后 恶心 呕吐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带教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妇科及乳腺科实习的护生68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妇科及乳腺科实习的护生82名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分数、操作考核分数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两组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0394,0.0004);两组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2,0.0168,0.0291);两组对教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带教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能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对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等,值得护理临床带教应用推广。 温桂香 康静梅 何远梅 包小英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学 医护一体化 病友团队建设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病友团队的建设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和基础护理预防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治疗即建立病友团队,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病情恢复总有效率。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可知,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设病友团队对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提高的效果,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何远梅 郭智涛 林健 包小英 杨跃娜关键词:乳腺癌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能明显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包小英关键词:护理干预 哺乳期 乳腺炎 皮内针联合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皮内针联合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盐酸托烷司琼+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接受皮内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穴位按摩可以预防乳腺癌化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连晓丽 何远梅 包小英关键词:皮内针 穴位按摩 乳腺癌化疗 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