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丹彤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曼彻斯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黑碳
  • 2篇单颗粒
  • 2篇碳气溶胶
  • 2篇气溶胶
  • 2篇混合态
  • 2篇光度计
  • 2篇黑碳气溶胶
  • 2篇SP2
  • 1篇源解析
  • 1篇硝酸盐
  • 1篇秸秆焚烧
  • 1篇焚烧
  • 1篇春夏

机构

  • 3篇江苏省环境监...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作者

  • 3篇汤莉莉
  • 3篇刘丹彤
  • 2篇花艳
  • 2篇杜嵩山
  • 2篇蒋磊
  • 1篇张运江
  • 1篇喻义勇
  • 1篇王壮
  • 1篇秦玮
  • 1篇周宏仓
  • 1篇傅寅
  • 1篇许潇锋
  • 1篇陈诚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京冬夏硫酸盐和硝酸盐对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影响的观测研究
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粒径主要分布在0.1-1μm之间.本研究采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ingle particles soot pho...
杨一帆汤莉莉许潇锋刘丹彤杜嵩山郑珊珊王伶瑞
关键词:黑碳混合态
南京冬夏硫酸盐和硝酸盐对黑碳混合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结合MARGA在线分析仪对南京地区冬季和夏季黑碳(BC)的质量浓度,以及硫酸盐,硝酸盐对其混合状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南京地区BC质量浓度分别在1.01~14.5μg/m3和0.20~3.81μg/m3之间,均值分别为(4.39±2.66)μg/m3和(1.67±0.76)μg/m3,均呈现早晚高值的双峰型日变化特征.运用相对包裹层厚度Dp/Dc表示BC混合状态,冬季和夏季Dp/Dc分别在1.39~2.34和1.03~1.45之间,均值分别(1.81±0.21)和(1.24±0.08),Dp/Dc日变化特征与BC相反,冬季Dp/Dc日变化幅度较大.冬季Dp/Dc与SO42-和NO3-的相关性较好,Dp/Dc与NO3-的相关性高于其与SO42-的相关性,夏季则相反.冬季清洁时期BC以本地源排放为主,其混合状态受硫酸盐和硝酸盐影响较高,冬季重污染时期,受排放源以及区域传输的影响,Dp/Dc与SO42-和NO3-的相关性较低.
杨一帆汤莉莉许潇锋蒋磊刘丹彤张运江花艳杜嵩山王壮周宏仓
关键词:黑碳混合态硝酸盐
南京春夏秸秆焚烧期间大气黑碳气溶胶来源解析被引量:9
2017年
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严重影响大气空气质量和气候效应。在中国,每逢农作物收获期间在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烟羽中会观测到高浓度的BC。然而,定量解析BC的来源仍是一大难题。该研究运用七波段黑碳仪(Aethalometer)实时在线观测,结合Aethalometer模型,对春夏秸秆焚烧期间南京地区3个观测点(城市、郊区、乡村地区)的BC进行来源解析,分析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分别对BC的贡献。结果表明,BC在南京城区、郊区和乡村整个观测期间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28、5.10、4.56μg/m^3;其中,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BC其平均占比分别是是82.5%和17.5%、82.9%和17.1%、85.5%和15.5%。可见观测期间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是南京地区大气中BC的主要来源。而在高浓度BC时期(~19.46μg/m^3),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对BC的贡献分别为69.0%~75.6%和24.4%~31.0%;同时结合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发现与生物质燃烧有关的潜在源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地区并会对南京地区大气中高浓度的BC产生很大的贡献。
花艳汤莉莉刘丹彤张运江蒋磊喻义勇傅寅陈诚秦玮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秸秆焚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