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秀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解维度与实践旨趣
- 2024年
- “赶考”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接续奋斗过程中对其自身“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本质问题的追问与考量,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从“赶考”的话语出场逻辑而言,需从理论之基、文化基因、实践经验等多重维度深刻探析其出场缘由;从政治话语的理解向度而言,需从“考什么?”“谁来考?”“谁来评?”等多重面向中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从价值诉求的维度来看,需从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深刻洞悉其实践旨趣。
- 张丽娟乔秀丽
- 关键词:自我革命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新疆的机遇及发展对策
- 2017年
- 贯通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交流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中国经济迈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也是沿线各国拓宽合作发展,增强经济联系,实现共赢的需要。鉴于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特殊区位,沿线各国各地区在加强合作、促进联系的同时,必将为新疆的发展带来机遇。笔者从新疆利用区位优势出发,就如何促进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相关借鉴。
- 乔秀丽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旨归
- 2018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变化、新挑战的现实回应,解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命题。中国将坚持奉行"共赢主义"理念,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从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五大方面来谋划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乔秀丽阿布力孜江.沙吾提
- 关键词:思想逻辑
- 关于新疆“访惠聚”工程发展的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叙述了新疆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惠聚"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访惠聚"工作的思路和策略:"访民情"深入群众,把握群众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惠民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精准扶贫;"聚民心",建立长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和考核体系。
- 乔秀丽
-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建构被引量:2
- 2022年
-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应对“两个大局”的转变、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三者有机统一”、防范化解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之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出场。从互构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安全是国家安全建设的使命要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动力保障,乌克兰危机背后的价值认同与政治安全则是二者逻辑关联照应现实的深刻反思。从理论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二者在价值目标、民族国家共同体、系统思维方面呈现多种理论样态。
- 乔秀丽张丽娟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逻辑、认识维度及时代指向被引量:6
- 2022年
- 历史主动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起点上提出的全新政治命题,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百年来栉风沐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动因。探寻这一全新政治话语的理论出场,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生动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渊源;从认识框架来看,需从主导之维、作用之维、目的之维等多重维度来辩证分析其丰富内涵;从实践指向来看,需在保持理论学习、坚持自我革命以及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
- 乔秀丽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五个高度认同”视域下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被引量:3
- 2024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认同叙事范畴。确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特质并对其展开系统的理论阐释,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内在之需,也是用此学说指导实践的逻辑前提。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力量、情感皈依、思想源流、政治方向等多重向度审视“五个高度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提出“五个高度认同”在民族事务治理中更加强调认同目标的引导性、认同过程的贯通性、认同阻力的挑战性、认同结果的成效性等价值属性。就“五个高度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要着力从理论、主体、内容、话语、模式等层面主动作为并不断创优,增进“五个高度认同”,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共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张丽娟乔秀丽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