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香 作品数:6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跨理论模型沟通在终末期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沟通在终末期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终末期肿瘤患者109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2022年1月至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干预组(54例),2022年3月至4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1个月跨理论模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尊严、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尊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干预可提升终末期肿瘤患者尊严感,提高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对改善患者终末期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韩玉香 张淑彦 王凤菊 李营 李维 王晓彤 邹慧超关键词:肿瘤患者 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的14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就医延迟和家庭动力学特征的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天数中位数为117 d,有97例(67.36%)的患者就医延迟时间>3个月;就医延迟时间>3个月的患者家庭气氛和疾病观念评分显著高于就医延迟≤3个月的患者(P<0.01或P<0.05);家庭气氛和疾病观念与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时间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较普遍,家庭气氛和疾病观念会影响其就医延迟情况。 韩玉香关键词:食管癌 就医延迟 护理干预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便秘症状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具有重要价值。 孙贺 魏雅琪 由威研 李默 赖鑫 韩玉香关键词:护理干预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d care planning,ACP)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某肿瘤医院治疗的109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分为干预组54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1个月跨理论模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及死亡态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和死亡态度描绘(自然接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态度描绘(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能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ACP准备度,改善患者死亡态度,对晚期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宫伟利 赵涓旭 韩玉香 郑玲玲 韩吉华关键词:晚期癌症 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的康复训练 2024年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部活动受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球进行训练;72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导管堵塞、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方案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能改善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 张丽敏 高媛 宋冰冰 刘洋 韩玉香关键词:静脉输液港 肩关节活动度 导管堵塞 导管异位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ICU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为了检验集束化管理策略在ICU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确保ICU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患者3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2-12月入住的18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11月入住的169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传统转运管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转运。观察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接受集束化管理策略干预的ICU院内转运患者不良事件(与病情相关、与转运人员相关、信息沟通不良、管道移位、动静脉置管脱出、监护仪导联松脱、监护仪微泵电源不足、与仪器设备相关)发生率分别为15.38%(26/169)、9.47%(16/169)、3.55%(6/169)、2.96%(5/169)、2.37%(4/169)、2.37%(4/169)、2.96%(5/169)、5.92%(10/16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12%(53/182)、26.92%(49/182)、10.44%(19/182)、7.69%(14/182)、7.14%(13/182)、7.69%(14/182)、11.54%(21/182)、20.33%(3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5~17.695,P〈0.01或0.05)。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以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建议临床广泛推广。 徐丽群 李惠艳 韩玉香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集束化管理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