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研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辐照损伤
  • 1篇低能
  • 1篇多模式
  • 1篇扫描探针显微...
  • 1篇碳化硅
  • 1篇辐照
  • 1篇
  • 1篇
  • 1篇HE

机构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3篇范红玉
  • 3篇王研
  • 2篇李月
  • 1篇牛金海
  • 1篇袁凯
  • 1篇刘纯洁
  • 1篇白志平
  • 1篇赵晨旭
  • 1篇王翔

传媒

  • 3篇核技术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辐照温度对钨材料表面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采用100 eV的He+对钨进行辐照实验,考察了辐照温度变化(室温-800°C)对钨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以及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辐照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内表面缺陷分布以及晶格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e+辐照后钨样品表面出现了纳米绒毛结构层,这种结构层组织间的间距及覆盖率都随辐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结构层会造成样品表面损伤,产生表面离域化,但不会引起钨晶相的改变。通过无损伤的CAFM检测技术证实了样品表面绒毛结构层的形成与样品内表面纳米尺寸He泡的形成有关。
安泰岩范红玉王研王翔李月
关键词:辐照损伤
低能大流强氦离子辐照对钼的表面损伤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钼(Mo)材料被作为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被广泛研究,因此研究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低能(100 e V)、大流强(约1021 ions·m-2·s-1)He+在600 oC对钼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考察了离子辐照剂量和退火温度变化对钼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无损伤的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检测技术对辐照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微结构演化以及内表面缺陷分布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e+辐照会诱导钼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加,钼材料表面的晶粒取向会影响辐照缺陷的分布。这对于探索抑制材料辐照损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研范红玉吕梦尧周耿仟关延民牛金海
关键词:
基于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分析碳化硅的辐照损伤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在600℃对6H-SiC进行了He^+辐照实验,离子辐照能量为100 keV,剂量为5×10^(15)ions·cm^(-2)、1×10^(16)ions.cm^(-2)、3×10^(16)ions.cm^(-2)和8×10^(16)ions·cm^(-2)。本文采用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包括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划痕和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样品辐照前后的表面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表面硬度逐渐下降。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能清晰地观测到样品表面氮泡分布形态,进一步说明材料表面的肿胀是由材料内部高压氮泡产生的。
白志平范红玉袁凯刘纯洁安泰岩王研赵晨旭李月
关键词:碳化硅辐照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