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寒

作品数:21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暴雨
  • 5篇大暴雨
  • 4篇环流
  • 3篇物理量
  • 2篇水汽
  • 2篇特大暴雨
  • 2篇气温
  • 2篇聚能
  • 2篇T213
  • 2篇触发
  • 2篇触发机制
  • 2篇大风
  • 1篇低空
  • 1篇低压
  • 1篇灾情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数值
  • 1篇中尺度数值模...
  • 1篇散度
  • 1篇设施农业

机构

  • 17篇沈阳中心气象...
  • 4篇辽宁省气象台
  • 2篇沈阳区域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辽宁省人工影...
  • 1篇辽宁省防雷技...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 1篇佳木斯市气象...

作者

  • 21篇梁寒
  • 10篇吴曼丽
  • 5篇黄阁
  • 4篇贺慧
  • 3篇李爽
  • 3篇陆井龙
  • 3篇乔小湜
  • 3篇聂安祺
  • 3篇王瀛
  • 3篇王太微
  • 2篇杨青
  • 2篇王晓丽
  • 2篇张宁娜
  • 2篇阎琦
  • 2篇沈玉敏
  • 2篇陈宇
  • 2篇赵明
  • 1篇陈德辉
  • 1篇袁子鹏
  • 1篇陈传雷

传媒

  • 11篇气象与环境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探索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2003—2011年辽宁省强对流天气探空曲线数据文件进行空间及时间构建,使用MICAPS软件计算统计各物理量参数值,总结了这些物理量参数值在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区间,确定了强对流天气类型判断阈值,其中短时暴雨和冰雹天气的A指数(A)、整层比湿积分(IQ)、K指数(K)、沙氏指数(SI)、0℃高度(H0)和-20℃层高度(H-20)六种物理量参数值有明显的区别,雷雨大风天气介于短时暴雨和冰雹天气之间,且参数值与两种天气都有较大的交叉。对三类天气的A、IQ和K的对比分析表明,短时暴雨天气的水汽条件明显要高于冰雹天气,说明暴雨对水汽的依赖比冰雹天气较高。对比分析H0和H-20,发现冰雹天气的参数值明显低于暴雨天气。发生冰雹天气的SI高于暴雨天气。
崔胜权梁寒李爽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物理量统计分析
一次辽宁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WRF模式预报,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东北部地区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逐小时的中尺度分析,旨在找出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机制。结果表明:(1)该地出现如此罕见的大量级降水,是中β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在辽宁东北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跟随中低层的引导气流,使强对流性天气系统依次通过该地,致使造成重大灾害;(2)抚顺山区地形的强迫抬升及对流层高层的正涡度平流辐散启动了大暴雨的产生;(3)中层的偏西干冷气流配合低层的西南暖湿急流辐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聚能机制。暴雨区中低空的上升运动和近地面的动力锋生,使中低层的潜在不稳定加剧。潜在不稳定的触发机制为中高层产生的上升运动。
王太微王晓丽梁寒
关键词:触发机制
两次不同类型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雷达资料对辽宁省2次不同影响系统暴雪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槽暴雪和蒙古气旋暴雪的雷达回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倒槽暴雪时速度零线总体呈直线经过测站,风廓线上偏北风冷垫厚(1.5 km),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强动力和持续降温作用触发降雪,虽然低层强冷空气下沉不利于降雪维持,但中层西南风增强和南北风径向辐合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使得降雪维持并产生暴雪;在倒槽暴雪中,冷垫最厚、中低层西南风速最大提前于强降雪5 h,对暴雪预报预警有先兆意义。蒙古气旋暴雪降雪时速度零线由明显的"S"型迅速转为反"S"型,虽然风廓线上东北风冷垫浅薄,但由于降雪过程中总体维持偏南气流,有利于气旋暴雪产生;暖空气沿边界层冷垫的爬升增强了边界层动力作用;基本速度的旋转特征,表明冷暖空气交汇,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当基本速度总体呈现偏北气流特征时降雪接近结束,这和倒槽暴雪明显不同,倒槽暴雪降雪时基本速度始终维持偏北气流特征。
卢秉红杨青高松影韩江文阎琦梁寒苏航刘硕
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径向速度风廓线
基于自动站资料的海上风客观预报方法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辽宁省沿海自动站资料,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沈阳区域气象中心MM5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面最大风矢量预报的技术方法,对2009年8—12月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上最大风矢量预报结果中风速的预报要明显好于风向的预报,其中风向预报最好的海区为黄海北部,准确率为57.3%;风速预报最好的海区为渤海中部,准确率为64.6%;风速误差以正误差为主,说明风速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偏大。该方法对于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上风的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海上风演变过程,具有预报参考价值。
吴曼丽王瀛袁子鹏曲荣强梁寒
关键词:自动站资料卡尔曼滤波环渤海区域
2019年沈阳一次凌晨气温骤升过程成因精细分析
2022年
2019年12月2日01时沈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沈阳站)气温1 h内异常回升了6.5℃,利用常规和加密地面观测站实况、NCEP再分析及沈阳站逐小时风廓线雷达资料,从系统配置、热力学诊断、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对此次异常升温事件成因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站异常升温阶段,超低空到近地面暖脊过境造成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气温回升,暖脊过境是引发沈阳站午夜时分异常升温的原因之一;沈阳站位于沈阳市的东南部,当地面风为西北风时,风从温度相对较高的城区吹向郊区,造成沈阳南部郊区各站气温回升,与北部郊区对比得出升温幅度约为3—4℃。城市热岛中心向下风方漂移是沈阳站气温骤升又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气温回升前的温度基础值对气温回升幅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回升前的基础温度越低,则回升后造成的升温幅度越大。
梁寒阎琦李爽张宸赫于亚鑫黄阁孙虹雨桑明刚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
辽宁省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预报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辽宁冬季采暖期的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分析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的主要天气因子包括存在混合层且与混合层高度较低及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等。根据普查结果并借鉴大气污染潜势预报等级划分标准,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潜势预报分为五级,其中五级为最严重级别。结合高等级(四级和五级)天气实况和烟、霾和雾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现象出现日期对天气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得出4种主要的天气环流型。利用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辽宁冬季采暖期实况资料对预报等级标准和天气形势场分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预报方法所定义的等级划分标准以及天气形势场分型具有实际业务应用价值。
梁寒陈宇刘凤辉王瀛吴曼丽方娟
关键词:气象条件环流分型
一次辽宁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机制
<正>1引言受蒙古气旋和华北倒槽的共同影响,15日20时至17日08时辽宁省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1 mm,抚顺市及锦州市黑山县为强降水较为集中的地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抚顺清原县大苏河...
王太微王晓丽梁寒
关键词:触发机制
文献传递
渤海海峡至黄海北部低压顶部型海雾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选取2001年2月21-22日和2011年8月15-16日2次海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利用地面观测实况和探空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物理量场,对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形成、持续和消散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低压气旋的顶部或右前方盛行偏南风或西南风,偏南风或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1)为海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2)容易在对流层低层形成逆温或等温的稳定层结;(3)在低层形成暖平流。稳定的大气层结,较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较弱的垂直运动,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和持续。当低压气旋顶部的偏南风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风速>10 m/s),容易破坏海雾发生区上空的稳定层结,温度平流增大,加速湿空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输送和扩散,不利于海雾的维持。当低压气旋过境后,低压气旋后部的偏北风带来的冷空气容易形成冷平流,有利于海雾的消散。
梁寒聂安祺吴曼丽乔小湜贺慧肖光梁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水汽条件温度平流
2015年辽宁春播透雨过程诊断分析
2015年3月辽宁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降水明显偏少,伴随气温回升,风速加大,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升高,3月以来,气象卫星监测到野外火点23个。受江淮气旋的影响,2015年4月1日22时至3日7时,辽宁省出现本...
梁寒聂安祺赵明贺慧
关键词:物理量诊断
文献传递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1960—2013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60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暴雨发生过程中多个时次的环境场与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大暴雨天气是极地、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低层冷式切变线带动极地冷空气从偏北路径入侵辽宁地区,西风带短波槽东移使低空急流加强,诱发地面辐合线锋生触发辽宁地区大暴雨。辽宁地区大暴雨的落区、强度与低空急流和冷暖空气的路径、强度密切相关;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是产生强降水的基础,动力抬升条件是降水强度的决定因素。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揭示了辽宁地区大暴雨的共性,可为辽宁地区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孙欣陈传雷梁寒杨青贺慧陆井龙赵明
关键词:大暴雨环境场物理量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