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宗永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年代学
  • 2篇盆地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年代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弧
  • 1篇印支运动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特提斯
  • 1篇中三叠统
  • 1篇侏罗系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南盘江盆地
  • 1篇U-PB年代...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何斌
  • 2篇杨宗永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物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7
2012年
南盘江盆地的物源及其构造性质至今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面的云开大山地区,盆地的性质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首次报道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分析了该盆地的沉积物源,并基于物源分析探讨了成盆机制和板块间动力学关系。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最主要的特征性的年龄分布在320~250Ma之间,此区间内存在280Ma和250Ma两个峰值。通过与相邻各块体锆石年龄谱对比,本研究认为:(1)南盘江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应为古特提斯北缘(华南一侧)的石炭-二叠纪岩浆弧,SongMa构造带可能是三叠纪的缝合线,而不是因Sibumasu板块增生到印支板块而导致的板内活化带;(2)该盆地三叠纪时为古特提斯闭合在华南形成的前陆盆地,与古特提斯沿SongMa带向北俯冲闭合有关,前人认为的南盘江盆地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作用的观点值得商榷。
杨宗永何斌
关键词:南盘江盆地地质年代学印支运动特提斯岩浆弧
华南侏罗纪构造体制转换: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6
2013年
中生代时,华南经历了从古特提斯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转折时限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差异。此外,对粤东地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沉积背景的工作还很缺乏。对此,本文选取粤东地区出露的早-中侏罗世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锆石U-Pb定年方法,探究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和构造背景。碎屑锆石测年结果显示,早侏罗世的样品中普遍出现约250 Ma的主要峰值年龄,而中侏罗世的样品则都显示约180 Ma的主要峰值年龄。研究区早侏罗世的主要物源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可能主要来自华南的南部边缘;而中侏罗世的主要物源则可能来自南岭东段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区碎屑沉积岩的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的转变,及其对应的物源区转变可能表明,华南在早侏罗世末期(约180 Ma)即已经完成了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变。其大地构造背景则相应地从前期总体的挤压转变为伸展作用,粤东盆地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时受挤压叠合走滑作用的类前陆盆地转变为早侏罗世末期的伸展断陷盆地。
杨宗永何斌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侏罗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