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遥感
  • 3篇遥感研究
  • 2篇地质
  • 2篇岩矿
  • 2篇岩石
  • 2篇遥感地质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现状
  • 2篇湿地
  • 2篇湿地现状
  • 2篇皖江经济带
  • 2篇经济带
  • 2篇矿床
  • 2篇环境现状
  • 2篇长江
  • 1篇地层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

机构

  • 11篇安徽省地质调...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杨娟
  • 9篇黄燕
  • 8篇陈有明
  • 3篇肖正辉
  • 3篇李学良
  • 2篇吴海权
  • 2篇李琴
  • 1篇吴维平
  • 1篇曹恒
  • 1篇刘琳
  • 1篇刘同庆
  • 1篇李立友
  • 1篇邱军强

传媒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2篇安徽地质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矿高光谱测试及其特征研究
本文以安徽省北淮阳地区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该区域地质背景及其区内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施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 FR便携式地物光谱仪进行岩矿高光谱测试,研究岩石矿物光谱的整体或部分形态和典型吸收特征位置,探讨...
杨娟黄燕
关键词:岩石矿物矿床特征
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石漠化遥感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湖北省域范围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地质状况总体良好,尤其是发现前人调查圈定的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颠覆性改善。分析认为:湖北省岩溶石漠化目前基本不构成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
陈有明黄燕杨娟邱军强
关键词:生态环境岩溶石漠化遥感调查
湖北省湖泊现状与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湖北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湖泊分布区,由于河(江)湖关系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湖泊数量和湖泊面积变化都较大。本文利用时相为1975、2000、2007、2017年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调查研究了湖北省湖泊现状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7年,湖北省域大、小天然湖泊共计808个(其中大于100km2的湖泊有4个),湖泊总面积(平水位)2776.96km2,湖泊面积总量大,数量多,但空间分布极度不匀;1975-2017年的40余年间,湖泊总面积共减少了129.88km2,年平均减少量为3.09km2;湖泊变化阶段性特征突出,前30余年湖泊面积消减,数量减少,后10年面积增加,数量增加,反映出近10年来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总体趋于良性演化。
黄燕杨娟陈有明
关键词:湖泊变化
安徽省矾山镇矿区岩矿波谱特征研究
2019年
以安徽省矾山镇矿区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该区域地质背景及其区内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 Spec FR便携式地物光谱仪进行岩矿高光谱测试,研究岩矿光谱的整体或部分形态和它们的典型吸收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
杨娟黄燕陈有明肖正辉
安徽大别山地区潜山片麻岩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2023年
结合1∶25万片区修测,参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从安徽大别山地区原大别山群中解体出来的变质变形侵入体进行划分、归并;按照形成的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河图铺片麻岩、撞钟河片麻岩和水吼岭片麻岩,归并为潜山片麻岩套,并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作了阐述。潜山片麻岩套的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经历了印支期的超高压和高压变质作用,可能还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形成于陆内构造环境,以I型花岗岩为主,部分为A型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上地幔衍生物和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以及分离结晶的产物。
吴海权吴维平李琴杨娟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同位素年代
北美洲新生代地层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及沉积型磷矿遥感影像特征
2023年
利用遥感技术对北美洲新生代地层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和分析不同区域新生代地层(第三系、第四系)的影像特征及其分布和变化,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在解剖佛罗里达地区沉积型磷矿床的基础上,分析其控矿要素的遥感影像特征,为今后开展境外相似地区地质调查及找寻同类矿床提供遥感技术支持,对减少境外矿产投资的盲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海权李琴曹恒李立友杨娟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遥感地质解译
皖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遥感地质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基于时相为2017年的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以ARCGIS、MAPGIS及ERDAS等软件为平台,在皖江经济带76000km^2区域范围内,全面、系统、精细、现势地提取了林地、草地、湿地、荒漠化自然生态地质环境因子现状信息,建立了皖江区域自然生态因子本底数据图库,统计分析了此4大类因子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特征等。研究表明,皖江经济带2017年林地总面积24078.09km^2,草地总面积572.79km^2,湿地总面积11452.32km^2,荒漠化总面积495.13km^2;区域内自然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局地存在问题,但总体态势良好。
黄燕陈有明杨娟
关键词:皖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生态因子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与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3%、18.21%;湿地类型发育齐全,空间分布广,但次级流域或局域湿地分布严重不匀且类型结构不全;从1975~2007年的30余a,湖泊湿地总量消减8.89×102 km2,沼泽湿地消减5.91×102 km2,河流湿地增加3.50×102 km2,人工湿地增加了6.302×103 km2,湿地总量累计增加了5.172×103 km2;湿地变化方式主要是面积的增减和类型的转换,变化受制于自然与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共同作用;湿地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年前为湿地不良变化期,2000年后为良性缓变期,长江流域湿地环境表现为总体趋好、局域问题较多态势。
陈有明刘同庆黄燕杨娟李学良肖正辉
关键词: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湿地变化
安徽庐江何家大岭地区岩矿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安徽庐江何家大岭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具有典型蚀变特征,文章采用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数据及高光谱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矿物类型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地质资料较为吻合,说明利用ASTER数据进行岩矿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利用线性波谱分离技术对研究区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制作了岩石矿物分布图。
肖正辉刘琳陈有明李学良杨娟黄燕
关键词:蚀变异常高光谱数据
皖江经济带湿地遥感现状调查及变化规律研究
2019年
利用MSS、ETM+、CBERS-2、BJ-2、02C和TH1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1975年、2000年、2007年和2016年皖江经济带湿地现状及变化的遥感信息,研究皖江经济带湿地遥感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市县级地域湿地分布不均、类型不全;1975—2016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增长率为55.32%;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减少率为69.97%;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较稳定,增长率分别为1.80%和2.06%。湿地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2007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07—2016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但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沼泽湿地面积继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继续增加,湿地面积增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杨娟黄燕陈有明
关键词:皖江经济带湿地现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