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园园

作品数:14 被引量:43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乡村
  • 3篇土地利用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3篇精准
  • 3篇扶贫
  • 2篇生态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农村
  • 2篇贫困
  • 2篇城市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标志
  • 1篇地理标志产品
  • 1篇地形
  • 1篇多维度
  • 1篇整治
  • 1篇山区县域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14篇杨园园
  • 6篇刘彦随
  • 2篇王冬艳
  • 2篇王永生
  • 2篇郭冬艳
  • 1篇唐丽静
  • 1篇曹智
  • 1篇吴尚昆
  • 1篇侯华丽
  • 1篇杜国明
  • 1篇冯悦
  • 1篇臧玉珠
  • 1篇张紫雯

传媒

  • 5篇地理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铜业工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经济与管...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规合一”和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被引量:12
2019年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实现中国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以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借鉴生态足迹理论,依据国民经济核算规则,测算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生态足迹需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及"多规"土地利用计划,以生态平衡为底限,以竭力保障区域整体公共生态服务功能为要求,优化"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该县"十三五"规划期末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为41 835.73、35 276.61、22 596.76、13 377.61、21 268.02、2 041.59、14 549.00 hm^2;合理规模在优先落实该县生态保护目标的情况下,保障了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下的区域公共生态服务功能最大限度供给。
唐丽静王冬艳杨园园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结构优化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以井冈山市为例被引量:65
2019年
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地理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深受地形条件限制。以井冈山市为例,采用1995-2015年多期遥感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地形位指数等多项因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林地、草地多分布在海拔>400 m、坡度>15°的山地和高丘陵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多分布在海拔<400 m、坡度<15°的平原和低丘陵区。研究期内,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中林地净减少992 km^2,建设用地净增加352 km^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主要发生在海拔<800 m、坡度<15°、人类活动密集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亦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平原和低缓丘陵区,斑块密集分布,景观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斑块密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高值分布;而在高海拔、坡度大的山地丘陵区,优势斑块明显,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蔓延度指数呈高值分布。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贫困山区减贫发展,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作用,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优势开发原则,重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快推进山区精准脱贫、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贫困山区
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4
2022年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方法测度2007—2018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1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变化,采用障碍因子模型,判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7—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数由0.2578上升至0.3517,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下降;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中部>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万人专利授权数、研发投入强度、需求结构、区域协调、外商投资比重、金融发展程度、劳动者报酬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影响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郭冬艳王冬艳王冬艳杨园园
关键词:京津冀熵权TOPSIS
1985-2015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06
2018年
长期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准确定位城市功能是促进城市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1985-2015年的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诊断城市建设用地时间演化过程与空间演变格局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通过深入分析各主导因子的驱动机制,对京津冀的城市发展进行功能定位。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规模、速率、方向和稳定性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将城市类型分为协调稳定型、协调波动型、不协调稳定型、不协调波动型;(2)城市建设用地时间演化过程的主导驱动因子包括GDP指数、人口密度指数、财政收入指数,空间演变格局差异的主导因子包括到城市中心距离、到主要河流距离、到主要公路距离;(3)根据分析结果,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规划为核心经济引领城市、重点经济拓展城市和稳定经济涵养城市,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统筹和一体化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李进涛刘彦随刘彦随杨园园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洋县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野生种群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种源地,誉称“朱鹮之乡”,具有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近年来,洋县充分利用县域生态资源,坚持“生态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创新有机产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三位一体和谐发展之路,形成了有机农业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本数据集展示了洋县有机黑米及其核心主产区草坝村的地理范围环境;草坝村自然地理数据,包括高程分类、水质、土壤理化性状、NDVI、土地利用;黑米品种及其特性;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与管理相关数据;朱鹮保护数据;稻田、朱鹮及黑米产品照片。数据集存储为.shp、.tif、.xlsx、.txt和.jpg格式,由7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2.6 MB。
王永生杨园园刘彦随张欣蓉杜立民肖向东刘开昌白宇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
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多维度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基于面板数据,从综合系统一子系统一要素等三方面定量测度省域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程度,深入剖析城镇化不同要素对农业与农村系统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更加明显,对农村生活系统影响的弹性系数大于1的地区比重分别为58.06%和64.52%;土地与产业城镇化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负向影响较为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的地区比重分别为29.03%和38.71%;②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建成区比重对人均耕地面积、乡村劳动力比重和人均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产值和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呈显著正相关;③通过深入分析近30年省域城镇化对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等战略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李进涛刘彦随刘彦随蒋宁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农村农业生产
京津冀都市区乡村振兴模式及其途径研究——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被引量:15
2019年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的静海区为例,利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位等栅格尺度数据运算对县域乡村发展状况评价,通过对乡村发展度空间聚类分析,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区,并提炼了乡村振兴极。研究结果显示:静海区经济、人口与区位要素的空间分异度明显高于资源环境要素;依据乡村发展度将静海区划分为商贸经济发展区(11.7%)、工业发展区(20.2%)、设施农业发展区(45.1%)和传统农业发展区(22.9%);结合制度、产业、技术和人才等途径提出了适宜不同类型区的乡村振兴模式,引入先进技术,增加产业链条为主的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Ⅳ、Ⅴ、Ⅵ类型区);集聚零散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企业规模化发展模式(Ⅱ、Ⅲ类型区);增强设施辐射,产业转型为主的卫星城镇(中心社区)发展模式(Ⅳ、Ⅵ类型区),对实现乡村振兴与加快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李进涛杨园园杨园园
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驱动力新特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21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的历史规律及新特征可以为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文章首次将强度分析法应用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主导的大型城市群地区,在分析京津冀地区1985-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空间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近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①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土地总体利用变化强度随时间推移先放缓后剧增,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非农化转移.②Logistic回归和空间分析的结果揭示了研究区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三大新特征,即建设用地“向心”和“沿线”式扩张态势显著,地形和交通条件优越且高产的耕地流失严重,以及人地变化时空不匹配.因此,京津冀地区在今后的土地政策和规划制定当中,应当通过有序疏解大城市人口和功能,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同时强化优质耕地的保护力度,从而有效化解区域人地矛盾,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鲍文楷杨园园邹利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京津冀
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域特征与精准扶贫策略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黑龙江省作为2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区别于其他大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带贫困地区,黑龙江省贫困区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带,因此黑龙江省贫困问题独具特殊性。以黑龙江省典型贫困县延寿、甘南、桦南、林甸、兰西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分析黑龙江省贫困地域特征、贫困村分布规律,探明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化主导因素,旨在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域具有数量多、面积大、分布集中、平原型贫困特征显著特点;且贫困户致贫因素单一、以土坯房为主、一宅多户现象较普遍;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老弱化现象突出;家庭负担重。农村居民生活成本高,不良生活习惯致病率高,产业结构单一且单产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是主要原因。建议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和疾病防疫,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种植和养殖业大户培训力度,加强乡风民俗建设,改善干群关系,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作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工作重点。
杜国明冯悦杨园园
关键词:贫困
承德市矿业用地创新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是绿色矿业发展的示范平台,绿色矿业发展离不开矿业用地的空间保障。通过跟踪承德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实践进展,将其在矿业用地方面的创新性做法梳理成四点:一是发挥部门合力,开展"双百行动";二是整合政策资金,盘活存量工矿用地;三是放开土地开发权,鼓励市场参与治理;四是灵活化供地,支持矿业转型发展。通过这些举措,承德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在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工矿用地的利用效率,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郭冬艳侯华丽吴尚昆杨园园
关键词:矿业用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